谢盛友: 传统与反传统的万维
作者:谢盛友
这篇文章我几个月前(万维十二年庆时)就写好了,因为一直没有时间修改,所以今天才发布。两年前,也就是万维十年庆的时候,我决定开始网络写作。
我是一个纸媒报人[1],在万维开设专栏之前,偶尔用“华骅”“西方朔”的笔名给万维投过稿子,两年前的那天,我进入万维,认真研究一下,得出结论:这里应该是我设立基地的地方。与纸媒打滚了二十多年,我一看到万维的首页,就喜欢上了。万维首页的版面设计和专栏安排,保存传统纸媒的模式,明白人一看就清楚,这样的经营办法和目的。对其编辑团队和读者群及其结构,不用调查也能知道个大概。万维首页的设计很像我们纸媒月刊或周刊的目录,一目了然。但是,万维毕竟是一个网络平台,所以万维必须反纸媒传统。纸媒的内容或每月更新,或每周更新,若是日报,则每日更新。而万维可以做到每个小时更新,若勤快,可以每分钟更新。万维保存纸媒的传统,而用反纸媒传统的操作办法给饵、管理饵。
我看到“网墨文集”专栏时,进去后看到俞力工[2],香港人称我们这些人为“写稿佬”,我们俩的不同文章经常共同地出现在港台或海外的纸媒上,看到俞力工的名字,更加坚定了我在万维开设“谢盛友网墨文集”的念头。说来也不怕你们笑话,两年前,我对电脑一窍不通,根本不懂如何注册和发布文章,感谢万维编辑部的朋友为我搞定,至今我们还没见过面呢。
网墨文集与纸媒最大的不同是,我是校长兼打钟,而且兼任记者、编辑、校对、签发、排版、美工、发布,但是,我永远看不到万维的总编辑,这个慈禧隐蔽得太深了。
欧洲著名媒体人托马博士 (Prof. Dr. Helmut Thoma )说:“Dem Fisch muss der Koeder schmecken, nicht dem Angler.”(钓鱼人撒下的饵不一定要受到钓鱼人的喜欢,而一定要受到鱼的喜爱。)他是欧洲最大最专业的私人电视台 RTL的创始人,他将新闻的写作和编辑形容成钓鱼。
媒体人(编辑)就是钓鱼人,文章是饵,读者是鱼。媒体要影响越来越大,必须有很好的饵,就是要有好的文章。真实、客观、公正、及时,是世界公认的高质量办报标准。
传统纸媒发挥影响力的作法是,文章编排好,制版后印刷,然后加班加点,一本一本地邮寄给读者订户,一包一包地运输到销售点(在中国大陆是邮局代理),不论传统或现代纸媒,都只能这样操作,所以纸媒在发挥影响力的时空上受到很大的限制,网络则不同。
堂哥在巴黎,我与他没见过面,他们一家祖祖辈辈在越南谋生,1979年越南排华,他们逃难到法国,他从家谱中看到我的名字,又从国内的亲人那里得到我的电话,有一天接到堂哥的电话:“盛友,你在万维写稿子?” “你怎么也读万维网?”我真的没想到一个越南背景的中国人,也阅读万维。 “我办中文学校,喜欢万维的儿童成长专栏。”堂哥回答道。 “读简体字,还是繁体字?” “读繁体字,教简体字。”
有一个李先生从太平洋的檀香山打来电话:“您好,请找谢盛友先生。”我问他,怎么会有我的电话,他说他的美国邻居到德国旅游,在我的快餐店吃饭,带回来一张名片,上面有我的名字,他断定是在万维写作的谢盛友。 在苏里南的亲戚和在新西兰读书的堂侄子都经常阅读万维,我的文章一发表,他们往往会打电话或写电子邮件过来谈谈读后感。 以上这些情况,不能说,在纸媒这里不会发生,但是比较少,而在网络,经常发生这样的奇迹。
我选定两个英文媒体、两个德文媒体、两个大陆的媒体、两个台湾的,两个海外的,这些我每天必读,至少看一下它们的头版头条和目录,主要目的是想知道,它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读万维,我有时是钓鱼人,给饵;有时是鱼,在那里找饵。如果我进入万维,一定进入网墨文集,目的是想知道,其他网墨“写稿佬”关心的问题是什么。 在万维里,你可以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找到各种各样的饵。你可以阅读到新华社评论员的文章,你也可以看到魏京生的“第五个现代化”。万维也允许我们谢家兄弟(我与谢选骏)在那里“对骂”争论黑格尔。在万维里,你可以听到碗叮当的美声,可以看到陈冠希的“丑陋”。你可以读到忽悠调侃的阎润涛[3],当然也可以看到严肃评论全球事务的俞力工。
那天电话里,力工兄说,“网墨文集”感觉不错,但是遗憾的是,那里没有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我们不明白,为什么“网墨文集”专栏没有这一博客功能。
注释:
[1] 谢盛友:欧洲《European Chinese News》出版人
[2] 俞力工:欧洲华文作家协会会长
[3] 网恋-上网来最荒唐的一天 2008-04-04 02:14:48 作者:润涛阎 http://blog.creaders.net/zw/user_blog_diary.php?did=194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