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致电奥巴马,强调,要缓和、不要紧张,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和平、不要战争。
当前局势则是韩国不断升温、挑衅,美国拒绝召开6方会谈,军事演习益加频繁和扩大。可谓之南辕北辙。
每当政权交接的敏感期,美国习惯于测试对手的能耐与底线。这次透过不断的军演,以及在争议区进行实弹射击,既可探测朝鲜政权的稳定性,又可实际了解中国对朝鲜的约束力。
此次韩国之如此咄咄逼人,背后自然有美国支撑,而美国拿东亚地区作为外交政绩的突破点,显然是认为朝鲜不过是个虚张声势的软柿子。除此之外,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的强硬表现极为突出,给外界留下“主导美国政策”的印象。因此,当奥巴马在众议院严重触礁,下届总统连任难保的情况下,民主党内部保守派未雨绸缪,试图借“打压朝鲜成功”推出希拉里以取代奥巴马的可能性相当之大。
比起2003年伊拉克战争前,德、法的积极反战态度,中国政府的“沉稳”有些超乎寻常。这或许说明中方成竹在胸,知道朝鲜会尽量克制。问题在于,过度的克制会影响其政权稳定性。金正日之流,往往把个人命运与人民命运联系一道,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韩美压力的层层加码似乎可以预见,其附带后果便是迫使中国明确表态,并借此问题造成中国内部意见的分裂。
历史上中朝(半岛)唇亡齿寒,对日本有上千年不解仇恨(日寇之患并非始于明朝)。日朝两地,有如鱼与熊掌,美国不可能兼得。一旦半岛统一,即便短期内对中国造成压力,但长远看来,更可能的发展是,首先通过半岛形成东亚的局部自由贸易区。如果中俄关系再经改善,则所谓U形包围圈将首先在西太平洋出现巨大决口。
从国内情况考虑,多数民众对朝鲜全无好感。经其发展核武与世袭交接后,更是“道德力量”丧尽。万一大规模军事纷争再起,北京政府甚难说服民众与军方为金氏王朝效力。除此之外,当前国内迎合美国政策的利益集团大有人在,采取姑息、观望、甚至幸灾乐祸态度的意见遍布舆论界。
个人以为金氏政权是中国迟早得放弃的烫手山芋。然而,主动权应当操在自己手中,而不能任由美国摆布。区别在于,前者将进一步加强中、朝(半岛)关系,摆脱围堵困境,同时也加促改革决心,凝聚国内向心力;
后者将使美、日、韩、台保守势力抬头,至少于短期内给中国的发展摆设更多障碍。
有关中国、朝鲜半岛历史上的唇齿关系,请参见2006年旧作。
中、朝的唇亡齿寒关系与愿景
前些天在讨论韩/朝问题与土耳其问题时,突然想到韩/朝在东亚的地位与欧洲的希腊极为近似。土耳其目前的领土曾经先后是希腊、东罗马帝国的势力范围。十九世纪希腊靠俄罗斯的大力协助、摆脱奥斯曼突厥帝国的统治之后,为了塞浦路斯的归属问题又与土耳其继续交恶,以至于两国宿怨直到今天还不得化解。也就因为重重历史、文化、宗教、领土冲突,希腊一向坚决反对土耳其加入欧洲联盟,同时也对美国的亲土耳其政策极表反感,这自然使北约组织防御系统在东南欧出现决口。韩/朝既是日本的宿敌,又与中国长期唇齿相依,更是尤其痛恨美国的亲日政策,由是,也演变为美国东亚军事部署的软肋。
日、朝关系
如果读者有幸到汉城旅游,甚可能接触到昌庆宫的故事。这是一个李朝时代于1484年盖建的皇宫。1876年日本侵占朝鲜之后,便陆续地把皇宫花园原有的古木清除,而由典型的日本观赏植物樱花取代之。更加离奇的是,日本占领当局还把皇宫的一部分改建为动物园,借此表明对朝鲜人的藐视。至于日本殖民期间,对朝鲜妇女的任意凌辱;陆续把数十万男子押送至日本,以供封建地主充当奴工,几乎是每一个老百姓都可倒背如流的国耻事迹。到了日本京都,访客则务必一游的是闻名遐尔的耳冢。该场所建于1592年大举侵犯朝鲜之后,丰臣秀吉把朝鲜死者的3万8千只耳朵、鼻子当作战利品埋在此地,以宣示其辉煌战果。直到今日,前往此地凭吊的朝鲜游客络绎不绝。旅游团成员往往不约而同地紧握拳头、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耳冢已俨然成为朝鲜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
中国人如果一个不慎,向朝鲜人吐露台独分子的媚日举止,必会引起对方的膛目结舌。这时即便他们不表白其想法,但眼神却明显传达着“你们中国人的基因是否有问题?”的质疑。朝鲜人对日本不共戴天之恨不管有理没理,总是个客观存在的事实。美国若想通过“美日安全保障”来加强日本在东亚的地位和影响力,首先就得在韩/朝人面前碰一鼻子灰。这也是为何克林顿卸职前提出“战区导弹防卫系统”遭到韩国冷漠反对的原因。韩国提防的是朝鲜与日本,由是针锋相对地提出“阳光政策”,借以促进朝鲜半岛的缓和气氛和最终的和平统一。“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明显在于围堵中国与朝鲜,这种破坏中韩关系并把韩/朝分裂永恒化的策略,自然不会受到韩国的欢迎。更何况,对韩国说来,与中国加强贸易与合作还嫌起步太晚。鉴于韩国的不买帐,美国只好向朝鲜开拓友好关系,并导致其外长奥尔布莱特的访朝行动。2001年要不是布什改弦易辙、激怒朝鲜,朝鲜或许不至于亟亟试爆核武。
中国与朝鲜半岛的关系
本世纪初,中、韩两国学者为了辽东地区的高句丽古国(公元37至688年)究竟应当划归中国史还是朝鲜史问题,打了不少笔仗。以笔者之见,这是一个学术上无法解决的争议,而其原因是,谁也说不清楚高句丽人的血液里汉族与朝鲜族占有多大比例。更何况,近两千来朝鲜民族与汉族都再三经过自愿与不自愿的结合与其他民族混血,因此,早已无法辨别其血缘的归属性。或许受到上述争议的影响,若干政客也就无事生非地大谈 “历史上中国频频侵略韩国…”。实际上,近1300多年来,中、朝这两个难兄难弟始终就维持着唇亡齿寒的密切关系。
朝鲜半岛北受阿尔泰游牧民族的威胁,东有日本倭人的压迫,因此命运注定要与中国结为天然盟友。据史料,早于商朝时期(3000多年前),便有汉人陆续移居辽东与朝鲜半岛之间,并与当地的秽族与韩族混居。公元688年朝鲜半岛发展为统一王国之前,中国政府,尤其在隋、唐时期,便经常为了自卫、扩张、受请求等不同原因加入该地区的争战。公元668年,唐朝协助新罗王打败了百济与高句丽两王国。嗣后,又于735年与新罗王划定大同江为两国边界。从此之后,中、朝两民族之间便再不以兵戈相见。近1300年的中朝关系显示了非比寻常的三大特点:一是每当一方有难,另一方便主动加以支援;二是把对方的敌人赶走之后,为了保全对方实力,自动把所占领土地拱手相还;三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再三为事实所验证。例如,十三世纪蒙古先灭朝鲜、后亡中国即是如此(1218至1259攻打朝鲜,1271年灭宋);1592年日本大举侵犯朝鲜也是意在染指中国(中、朝联军苦战7年后击退日人); 1637年,满人也是先攻占了汉城之后,才于1644年消灭大明王朝;1894年,中国出兵支援朝鲜人抗日,导致1895年的甲午战争。1950年,中国冒核打击之险,介入朝鲜战争也不外是种条件反射。至于冷战结束后,韩国率先到中国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得中国成为其最大贸易对象,出发点也不单是为了生意经,而是看不得日本的东山再起和美、日传情。
星期前,朝鲜试爆核武器之后,所谓的“中朝关系”再度引起中国舆论界的热烈争执。其中,主张与美国一道对朝鲜进行严厉制裁者大有人在。果真如此,无论是采取经济封锁办法;或纵容美国施展“外科手术”,其结果非止是严重削弱朝鲜半岛的实力,而且将成为必须要由中国来处理善后的大负担。与其如此,不如未雨绸缪、果断地协助韩国的阳光政策、早日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这么做的原因之一在于,朝鲜当局如此孤注一掷,完全不顾人民的生计与安危;其次在于此颟顸行动危及朝鲜半岛与周边国家的安全;三是表明了朝鲜今后继续发展核武的决心;四是给予美、日更多的军事干预和“反恐”依据;五是给予韩国鹰派更多的借口,由是可能导致“阳光政策”的夭折。鉴于此,我们既不愿面对局势激化的严重后果,又不能坐视国际鹰派对朝鲜的制裁,于是惟一出路便是把韩国推向前台、鼓励“阳光政策”对朝鲜人民作出强烈的呼唤。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允许朝鲜半岛的倒退,又需要一个负责任的当局维护东亚的安全,尤其需要一个可靠、健康的伙伴维护唇齿相依的关系。
2006/1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