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许会遇到的事:为钱鸣不平
谢盛友:钱的生命历程
我第一次明白了这个道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钱的生命是永恒的。
2011年1月26日早晨9点钟,当我打开餐馆的大门时,感到十分惊讶,地上为什么这么多可乐瓶子?应该是昨天夜里发生了什么事。看到临街窗户的玻璃被砸烂了,再环视一下,感到更加惊讶,餐馆的整个收银机不翼而飞。
第一决定是,赶快拨110,而刑警姗姗来迟,痕迹专家更是两个小时以后才到现场。第二决定是,给木匠打电话,让他赶快给我修玻璃窗。
事情安定了半天后,我在那里思考半天。这个小偷还蛮大胆的,因为我的餐馆两面临街,而且对面就是“小威尼斯”游船,哪怕是三更半夜,对于他来说,作案被捉,风险还是很高的。我更不明白的是,这位小偷的“仁慈”,他把收银机拿走后,竟然还帮我把窗户重新关好,难道他作案时间这么多?他到底关心的是什么?
刑警说应该是同一个罪犯,在其他时间其他地方,同样发生同样的案子,都是半夜用石头砸烂窗户玻璃,而偷走收银机。我问痕迹专家:“报纸曾报道这个那个案子,你们到底查出来了什么没有?” “还没有!”专家回答道。 我感到很伤心,我们日夜劳累,纳税养这帮没用的刑警。
警察走了,深夜里我睡不着,胡思乱想,第一次发现,我是最在乎钱财的一个人。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不是为了挣钱,是为什么?我在意钱,不但关心钱的流入,更心痛钱的流出。根据我的阅历和认知,经营餐馆者,防止钱的流出,一个比较妥当的办法是,每天收工后,清理收银机,至少拿空纸币,在存放收款现金的钱箱里只剩下硬币。行笔到此,我多少为那位小偷感到惋惜,他冒那么大的风险,竟然只获得大约一百欧元的硬币,似乎不值得。
后来我发现,不仅我喜欢钱,而且,小偷也希望有钱,不然他就不必行盗了;关心我的人也喜欢钱。妹妹打电话来安慰我:“不要紧,那些窗户修理费,保险公司会赔偿的。”妹妹希望我在钱的流出方面,损失到最小。
最计较钱的,可能是那位木匠,他一进门,看到只有一扇窗的玻璃被打破,第一本能地反应:“这么一点点?!”他言下之意,应该砸烂所有窗户,让他来重新修复,好让他多挣点钱。
第二天,奔驰公司的一个董事来雅会,我跟他说了钱箱的故事。他建议我,每天收工后,让钱箱敞开着,甚至可以把钱箱放置到橱窗前,让人从外面可以看到,钱箱是空的,用不着破窗而入了。“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奔驰董事,绝顶聪明,难怪他们的公司钱财越来越多。
“此地无银三百两”之计,恐怕也是见仁见智的思考反应,每每与看到这个有意被放空钱箱的人所拥有之教育程度、智商、人生历练、心态等等综合构成的“决策因子”有关。这其实是行为心理学研究的范畴,更是人性探讨最有趣的课题。
为何世人都像我一样爱好钱呢?比如说那个小偷,他需要钱,他当然知道,用钱可以购买到他希望得到的货物。比如说,他把偷来的钱,去买衣服,卖衣服的老板不会问他,这钱是偷来的还是自己挣的。如果是自己用劳动挣来的,人们往往誉为,那是辛苦钱;如果是偷来的或贪污来的,人们往往会说,这是肮脏的钱财。
卖衣服的老板不管这么多,他只相信钱可以作为支付手段,小偷(客户)和老板双方对钱都有信心,小偷承诺买衣服的钱(哪怕是偷来的)是真的,而且相信卖衣服的老板一定会见钱给货。于是,老板收钱,向买方(小偷)提供约定的衣服。
钱,在传统文化里,似乎很低俗、很肮脏,甚至被诅咒为万恶之源。我这么在乎钱的人,今天要为钱“鸣不平”。其实,钱是中性的,更准确地说,钱是这个世界上最可靠的信用证。钱本身不是罪恶,甚至有道德含量。罪恶的是人的内心,而非钱的本身。如上所述,钱最初是伴随交换而出现的。当初,人们需要有极大的信念,才能敢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成果,换取一小块金属或一张被称作钱的纸片。所以,钱是一种契约、钱是一种信用,钱表达了你我的一种信心。
我找出旧的收银机,替补使用,里面还有一些马克,想当年,我们就是用马克等值换成欧元的。这个等值,就是信用的承诺。你看,钱还是这些钱。中国人到欧洲来旅游,先用人民币换成欧元,你为什么换成欧元呢?这也是信用的承诺,因为你相信你等值换成的欧元,在欧洲可以购买到你需要的货物。
出现了小偷、贪官、金融危机,是人内心诚信的破产,而非钱币本身的破产。小偷拿走了我那些钱,尽管不在我的手里,但是转移到他的手里,我不再拥有,可是,钱还是那些钱,钱照样发挥钱的作用。
牛根生,这位中国十大创业风云人物有一句名言:“人不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却可以把人带入坟墓。” 其实,这句名言是对钱的极大误解。 你挣再多的钱,死后也不能带入坟墓,这更说明,你的生命是有限的,而钱的生命是无限的。你死了,钱还在;你死了,钱永生。 “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这话不符合人世伦理,更准确的应该说,诚信破产把人带入坟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