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谢盛友->正文
 专栏新作
 - 谢盛友竞选班贝格市
 - 记录我在家园的心路
 - 如何融入德国社会
 - 德文著作《留德岁月
 - 谢盛友:2012回顾
 - 谢盛友:交通灯遐想
 - 谢盛友:当儒道佛遇

 
 
谢盛友:祖辈惯坏第三代?

谢盛友


 

谢盛友:祖辈惯坏第三代?


作者:谢盛友


郑晖博士曾任德国国建联谊会会长,当时会员以台湾背景、留学欧美、曾返台参加过国建会的学者专家为主,国建联谊会后来决定开放参与,德国的名称改为“旅德中华学术联谊会”。在这个协会里,笔者认识郑晖大姐和她先生蔡新博士。郑晖大姐在家庭教育方面,给我很大的启发和帮助,认识他们的时候,儿子谢于骅刚刚出生,郑老师告诉我:“孩子千万不要让他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不然,小孩会被惯坏。”

郑老师还说,小孩十八岁之前尚未独立,除非是学校的活动,晚上二十二点之前一定要在家里。郑老师教育小孩很严格,她说,没有什么理由好讲,就跟未成年小孩说,所有十八岁之前的中国小孩都这样,这就是规矩,这就是纪律,没什么好争辩的。

郑晖博士和蔡新博士均是生物化学学者,他们的儿子蔡知方教授是他们自己带的,知方在德国高中毕业后,进入慕尼黑工业大学,后前往英国伦敦深造,在英国获得博士学位时,知方的某些中学同学在慕尼黑硕士还没有毕业。

蔡知方博士(Dr. Francis Tsai) 于2000年加入贝勒医学院,以其在生化与分子生物学领域之卓越研究成果,荣获维尔许基金会(The Welch Foundation) 授予2008年化学研究赫曼奖(Norman Hackerman Award)。蔡博士的主要研究成果在于,首次确认高等生物体內之CIPB的原子结构,找到狂牛病及老人失智症之病因,由此可望开启新的治療方法。维尔许基金会是为纪念德州石油巨子维尔许,于1954年所创立,而赫曼奖是为在德州各大专院校任教且有杰出贡献的年青科学家所设立,这些40岁以下获奖的青年科学家,通常被视为科学界之明日之星。

蔡知方教授没有经历“隔代看护”,所以从小没有被“惯坏”。

我儿子谢于骅出来的时候,他奶奶已经不在世,几个月后他爷爷逝世。没有爷爷奶奶的“惯”, 于骅自然不会变“坏”,在上海的外公外婆倒是左一个电话右一封信,让我们把于骅带回上海,他们愿意负责养育。可是,上海与德国的距离实在太远,我们很难看到自己的亲身骨肉,虽说距离产生美,我们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更不能承受美之重,所以不舍得,因此于骅也没有享受过被外公外婆“惯坏”的待遇。

“隔代看护孩子”的确有一些弊端,主要是“补偿心理”的问题。祖辈在他们的子女成长时,由于工作的压力,很少有时间疼爱自己的子女,等到老了,退休了,带孙辈时,时间比较多,他们想对孙子好一些,把过去对儿子的亏欠,“这笔账记到孙子的头上”。祖辈对待孙辈这种补偿心理,往往在教育子女上会留下一些遗憾,比如由于条件限制,在物质上亏欠过子女,或者过去对子女要求过于严厉,他们想把对儿子的“爱”补偿到孙子的身上,特别在物质上竭尽所能,因此就很容易出现祖辈对孙辈过分溺爱和保护的现象,这就是“惯坏”。

还有一个弊病是,老人已经退休,喜欢遵从经验,而老人的思想经验往往陈旧、知识老化,与社会脱节,他们往往希望孩子乖巧、稳稳当当不出格,不善于运用创造性的方式引导孩子,对于孩子因好奇心而表现出的“破坏”、“冒险”等行为,总是急于制止,一味地要求孩子“听话”,压抑了孙辈的个性发展,对孩子的教育具有局限性。

过去,我认为是对的,现在看来不完全对。过去我认为,“隔代看护孩子”问题多多,现在看来,“隔代看护孩子”也有一定的好处,至少有老人帮忙,年轻家长可以有足够的时间,放心开展自己的事业。

旅居土耳其的高丽娟文友近日来信说,她那时在安卡拉大学中文系当助教、念研究生,还在电台华语部兼任编译与主播。丽娟的孩子们小时候大半是公婆帮忙帶,然后就上幼儿园。她儿子非常优秀,毕业于安卡拉的中东科技大学工业工程系,目前在伊斯坦布尔的一家国际公司工作。丽娟的女儿美国耶鲁大学政治学硕士毕业后,放弃了直攻博士的奖学金,改当生涯与职业规划导师。丽娟认为,她孩子们能有今天,她觉得和公婆同住十多年是主因。丽娟的女儿有一天找出高中时,公婆去海边渡假时写给她的信,看了之后对她说:“妈妈,感谢你让我们享受过祖父母的爱。”
小孩指的是那种一家六口朝夕相处的天伦之乐,公婆的身教,和公婆的互动,这些都灌输给孩子“家”观念最自然的教育。丽娟家不说教,他们在言行中让孩子自己形成一套待人接物的道德观。

但是,丽娟同样指出,每晚回家她跟她先生一定接手关注孩子,尤其她先生很注重跟孩子们的互动,以避免因为隔代照顾、三代同堂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

丽娟还跟我讲了一个实例,她女儿小时多少因为公婆的宠爱,比较自我。上幼儿园初期,不知换了多少家,最后一家幼儿园主任问丽娟他们,是不是家里有长辈?丽娟说是。主任他们的做法是:好,你不愿吃饭,就让你在秘书身边坐着,不强迫你吃;你不睡觉,也一样,可是,孩子没过几天觉得自己一人无聊,看着其他孩子一起吃饭睡觉,也没人玩,没两三天就主动说她要吃饭,要睡觉。上了一段时间,她女儿说不想去幼儿园,因为看弟弟在家,也想在家。幼儿园主任说:“好,让弟弟来幼儿园,姐姐留在家里。”结果弟弟高兴得不得了,因为以前看姐姐“上学”,很羡慕,没两三天,姐姐觉得自己在家没意思,又主动说她要去了,可弟弟也不肯让位,最后两个都上幼儿园去。这其间,丽娟的婆婆曾经偷偷打电话给幼儿园主任问,小孩在幼儿园里不吃饭,可能是不习惯幼儿园里的菜,可否带自家的饭去?主任回答很干脆,不可以!不必担心,小孩一定会自愿进食的。

丽娟来信还说,隔代教养中,如果父母、学校不负责,就很容易惯坏孩子,这一点应该没错。隔代教养看似方便,其实为人父母,更费心思。

老人带不带第三代,要看老人的心情和权利。带小孩,若有必要、有乐趣、有能力,在这“三有原则”的指导下,就有积极意义,最大的好处是减轻了子女的负担,快乐了自己,丰富了老人的退休生活。

但是,不少为人父母的心理学家,同样怀着“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建议“隔代看护”进行时的父母,请你不要把对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全部交给老人,不管你有多忙,在影响孩子成长的关键问题上,请保留你的独立态度。


写于2010年8月26日星期四, 德国



原载于《东张西望——看欧洲的家庭教育》,台湾秀威书局,台北2011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合肥2011年。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