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谢盛友->正文
 专栏新作
 - 谢盛友竞选班贝格市
 - 记录我在家园的心路
 - 如何融入德国社会
 - 德文著作《留德岁月
 - 谢盛友:2012回顾
 - 谢盛友:交通灯遐想
 - 谢盛友:当儒道佛遇

 
 
谢盛友:我们融而不入当地社会

谢盛友


谢盛友:我们融而不入当地社会


德国华人融而不入



为什么萨拉青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印象不错,可能一个原因是他接触的都是儒生儒商,儒家文化对德国“距离产生美”,而且“天高皇帝远”,对德国人没有任何威胁。

从 严格意义上来讲,儒教不是宗教。儒家不是要让人们信某个神,而是要让人们生活在一种健全的状态中,成为君子,成为真正的人。传统上,儒家并无一个严格意义 上的一神教教会组织,如基督教会。它没有在一般社会治理体系之外,另行建立一个自足的信仰体系,因为儒家没有排他性的神。

中国人在德国基本上是“融而不入”,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德国社会容纳了我们这些中国人,改变国籍或没改变国籍的,在德国生活,就是被德国社会容纳,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进入德国社会。

如 上所述,中国人与德国人之间因为没有宗教的冲突,所以在德华人基本可以相安无事地和平共处。但是,要真正融入德国社会,并非容易。首先,你的德文要好,会 说会写,通过阅读而逐渐了解德国文化,尤其是你居住城市的当地文化,当然你必须持“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认同德国的价值体系和法律制度,这是最基本的前 提条件。

同时,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传统的中国文化,最起码要保持自信,有时要具备一定程度的优越感。哪怕你已经入籍德国,加入德国人 的基督教会,你这“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德国人永远视你为中国人,不会因为你拥有德国护照,就认为你是德国人。如果你把传统中国文化也丢掉了(其实,是 中国人,你就无法丢掉),德国人就更看不起你了,这时,你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流浪者,至少是一个文化漂泊者。谙熟德国文化,在中德文化的比照中,感受 差异,回望“自己”,反思“自己”,发现“自己”,定位“自己”。这是融入德国社会的一个必要条件。

“入国问禁,入乡随俗。”要融入德国社会,权利和义务是结合在一起的。有一个安定的环境,让你经商,赚钱了,也不好好纳税,怎样融入德国社会?长久下去,你参与和服务德国社会的愿望,就越来越降低,最后是麻木做人。

除了尽义务外,融入其实就是奉献。比如说,当地残障小孩的读书问题、养老院问题、本地的公益性团体和体育俱乐部,你参与多少,奉献多少。参与和奉献,又是怀着什么目的和心态,这些都是融入德国社会的“鸡毛蒜皮”细节。

融入德国社会,不仅仅是你有能力跟德国人一起读小说,写散文,最根本的是,进入他们的啤酒馆,你能找到“家乡茶馆”的感觉,看来,我们这第一代移民,没有能力做到。


 2011年2月5日,德国所有媒体公布了对抗蒂洛•萨拉青(Thilo Sarrazin)的统计资料,该研究成果是一位在柏林洪堡大学任教的伊朗血统政治学者奈卡•弗洛坦(Naika Foroutan)。

关于教育

萨拉青在他的《德国自取灭亡》(Deutschland schafft sich ab) 这本书里的284页、286页和287页指出,在德国生活的穆斯林背景的移民,哪怕是第二代第三代,30%没有任何学校毕业证书,只有14%高级文理中学毕业(获得Abitur)。值得一提的是,萨拉青在该书中是“褒扬”中国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教育。2011年1月29日,他接受德新社记者采访时说:“至于教育,德国应该好好向中国学习!”

1971年出生于德国的伊朗人弗洛坦,公布自己的研究资料,反驳萨拉青。她指出,穆斯林背景的移民28,5%获得进高校的资格,30,6%实科中学毕业,只有13,5%没有任何学校毕业证书。


关于社会福利


萨拉青:100个穆斯林移民中,有43,6人靠领取失业金或社会救济生活。(该书第282 页)
弗洛坦:承认萨拉青的正确,但提醒萨拉青,正宗纯种德国人也3,5%失业。


关于德语

萨拉青:穆斯林移民中,哪怕是第三代,说德语还很糟糕。(该书第10 页)
弗洛坦:70%的穆斯林移民掌握很好的德语知识。


关于头巾

萨拉青:穆斯林移民中的妇女戴头巾,就是限制妇女的地位和自由。(该书第299和314 页)
弗洛坦:16岁以后的第一代穆斯林移民69%,第二代71%不戴头巾。在第二代移民中,只有23% 戴头巾。


关于婚姻

萨拉青:只有3% 的穆斯林移民小伙子和8%的美妹娶(嫁)德国人。(该书第294页)
弗洛坦:18% 的穆斯林移民小伙子和21%的美妹娶(嫁)德国人。


关于犯罪


萨拉青:在年轻人犯罪记录中,20% 是穆斯林背景移民或阿拉伯移民。
弗洛坦:柏林警察局不正面回答。


什么是德意志?

任何一个统计都是有根有据的。德国联邦银行董事会成员蒂洛•萨拉青《德国自取灭亡》一书是根据银行的统计数字编成的,而弗洛坦公布的研究成果,其统计资料主要来源于联邦移民和难民总局。最大的讽刺是,萨拉青的目的是要说明和证明“你弗洛坦,尽管在德国出生和接受德国教育,你入籍德国,但你不是德国人,至少让你感觉:你不是德国人。”

弗洛坦最后还是落入萨拉青的圈套,辩论的结尾,她反问:“Was ist das eigentlich: deutsch?(到底谁是德国人?什么是德语?什么是德意志?)”这其实就是萨拉青的反省,他希望所有德国人与他一起反省。




写于2011年2月6日,德国班贝格



原载于欧洲《本月刊 European Chinese News》总第117期,转载请注明出处。


附录:

萨拉青:《德国自取灭亡》


 
根据德国媒体2010年12月17日公布的资料,德国联邦银行董事会成员、社民党人蒂洛•萨拉青(Thilo Sarrazin)通过他新出版的《德国自取灭亡》(Deutschland schafft sich ab) 这本书,几个月之内成为百万富翁,仅靠这本书的版税,他就足足赚了好几百万欧元。

萨拉青在书中对德国的移民、少数族群、失业者频频“开炮”,出言不逊,因此引发德国各界强烈反响和讨论。《德国自取灭亡》新书一上架,几天之内就售空,出版社加紧赶印也供不应求,该书2010年至少销售了一百二十万册,创立全德战后书籍销售量罕见纪录。

萨 拉青在该书中,指责穆斯林移民不愿意融入西方社会。他要求对外国移民进入西方社会进行严格筛选,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这位前柏林州政府财政部长还警告德 国人,不要沦落成自己国家中的外国人。萨拉青在《德国自取灭亡》一书中写道:“在德国生活的穆斯林就要遵守这里的法律,不能压制妇女,强迫婚姻,要管好他 们的子女,让他们别走上歪路。... ... 不是我们去适应移民,而是他们应该来适应德国。”萨拉青在书中以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有关“智商高低都是遗传”“德国变得越来越穷、越来越笨”“土耳其和阿 拉伯人在德国的贡献基本限于蔬果经营领域”“德国人早晚将在自己国家成为少数族群”“犹太人和巴斯克人都有一种特殊的基因,让他们和别人不同”。

2010 年9月22日,德国巴伐利亚电视台采访我,让我这个外国人对萨拉青和他的《德国自取灭亡》发表看法。我反问记者,你要我说真话还是假话?若让我说真话,那 我说,萨拉青在书中说了很多真话。他的论述,先不管是否科学,但是至少有理有据。他提出的论据,其实是德国民众心知肚明的:一、德国的人口出生率在不断下 降;二、出生率与社会阶层具有相关性,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会要更多小孩;三、根据生物学研究,智商50%到80%可遗传;四、根据抽样调查,智商与社会阶层 显示出相关性,处于社会下层的人智商整体偏低。

他的逻辑推论“整个人口结构中低智商人群将会越来越多”,这本身没什么麻烦,他遇到麻烦 是,他的矛头对准了土耳其背景的移民。萨拉青在书中列举事实,如土耳其人并非不被德国社会接纳,而是不愿意也没能力融入德国社会,他们形成相对封闭的聚居 区,遵守伊斯兰教戒律,不愿意学习德语,不交德国朋友,不重视子女教育,任其频繁旷课,更反对女子受教育,女孩十四五岁便被迫结婚,结婚后至少生育三个孩 子。

根据FOCUS 2010年7月14日发布的资料,几乎五分之一的德国人有外国根,也就是说,19,6%的德国人 ( 16,048 Millionen)由移民背景。根据联邦统计局的资料,2005年的情况时,18,6 % (15,3 Millionen)。这组数字至少说明一个问题:具有移民背景的德国人越来越多。

萨拉青大胆地提醒德国人,因为穆斯林和阿拉伯人,德国正在沉沦。

德意志人文自我携带“忧患”,但是德国人战后逐渐建立起了“自我反省机制”,而且在自由开放的媒体下,德国公民能够通过充分讨论澄清事实、理清问题,“极左极右”言论也能在这样的公共空间中被消化。

我告诉德国记者,作为一个传播学者,我感谢萨拉青,他一石数鸟,德国各州政府不得不重新直面外来移民问题,调整移民政策和修正某些法规。

写于2010年12月26日,德国班贝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