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妇大游行” 席卷全世界
人们对所谓“荡妇游行”或许不再陌生,因为它已经持续了大半年。此事源于多伦多,不久就铺天盖地地走向世界各地,真正为加拿大“又扬了一把名”。
2011年1月24日,多伦多警官迈克尔·桑圭尼第(Michael Sanguinetti)出席约克大学法学院举办的“犯罪预防研讨会”并发表演讲。不管他说了些别的什么,反正人们后来只记得他的一句话----一句既经典万分又极具争议的“善意规劝”:“女子想避免成为(性暴力)的牺牲品,就别穿得像个荡妇(women should avoid dressing like sluts in order not to be victimized)”。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话立即在研讨会会场和大多地区引发强烈反弹。两名现以颇为著名的“荡妇游行”最初发起者松妮亚·巴奈特(Sonya Barnett)和海泽·佳夫丝(Heather Jarvis)决定“以毒攻毒”,用“荡妇(slut)”作为旗号进行反击。经过约克大学校内外人士的组织活动,第一次“荡妇游行”于2011年4月3日在多伦多女王公园爆发,在一系列讲演活动完毕之后,示威群众直奔多伦多警察局总部。
以后,“荡妇游行”所向披靡,在全加各地展开。游行队伍中绝非全部都是女性,很多男性和同性恋人士都加入了进来。最早的外国“荡妇游行”出现在加拿大的南方邻国美国,气势非凡;接下来是中西欧各国、特别是英国,以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2011年7月17日,韩国首都首尔也举行了“荡妇游行”,据信更多被认为“相对保守”的亚洲都市的“荡妇游行”也将接踵而至。
西方媒体和学术界非常关注这一社会运动及其走向,很多文章都力图从心理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与“‘荡妇游行’现象(SlutWalk phenomenon)”相关的争论也此伏彼起,不过多数人都承认,“荡妇游行”几个月来的兴盛“已经大大逾越了世界女权运动过去二十年来所有成功的记录”。
“荡妇游行”的支持者认为,女子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种选择决不意味着对性骚扰或性攻击的任何“同意”。这也就是愤怒的示威者在加拿大各地所呼喊的,“警察应该制止的不是女人的衣着,而是男人的强奸”。今年4月份,“荡妇游行”最初发起者松妮亚·巴奈特和海泽·佳夫丝曾接受媒体采访,她们异口同声地说,“对性的享受与吸引性攻击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根本不能将其相提并论”;“强奸犯罪的受害者不应受到责备”。
而“荡妇游行”的反对者则指出,桑圭尼第警官说得不错,充其量就是用词不当而已。尽管桑圭尼第本人和多伦多警方对公众多次道歉,但事态却愈演愈烈,于是不少人站出来为桑圭尼第打抱不平。在加国媒体上,有人把桑圭尼第说成是自己“真正的英雄”。一名英国作家在一篇文章中争辩说,因外出不关门窗而遭盗窃,你难道能说你毫无反思之处吗? “尽管小偷并没有因为你的疏忽而罪减一等,但不关门窗至少使犯罪变得更加轻而易举”。
与风起云涌的“荡妇游行”构成鲜明对比的是桑圭尼第警官的“销声匿迹”。网络上现已很难看到他的踪迹,其照片也都被删除。还有几点思考值得提及。事到如今,很多“荡妇游行”的参加者连自己都不知道示威的原因和目标究竟是什么。媒体曾披露说,有些性暴力的女性牺牲者本人并不认可“荡妇游行”。从声势浩大的游行中,人们依稀可以感受到西方国家长久以来的许多社会矛盾,诸如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战争,左翼激进势力与右翼保守势力之间的冲突,以及普通民众与政府警方之间的对立。
人们倾向于据其好恶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信息并加以利用,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确认偏误(confirmation bias)”。可悲的是,桑圭尼第警官和“荡妇游行”的支持者似乎犯下了类似的错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sted on www.creaders.net: 2011-07-17 21:32:01 http://news.creaders.net/world/newsViewer.php?nid=478783&id=1077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