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俞力工->正文
 专栏新作
 - 埃及,阿拉伯世界的
 - 评利比亚问题引发的
 - 谈法国出兵马里的合
 - 卡达菲为何下令通缉
 - 谈卡达菲的失误
 - 利比亚何去何从?
 - 利比亚与恐怖主义

 
 
卡达菲为何下令通缉本拉登?

俞力工


卡达菲为何下令通缉本拉登?

  1998年3月16日,利比亚司法部正式向国际社会发布通缉本拉登令,由于相关证据翔实,国际刑警组织随即于4月15日发出相应照会,并要求所有国家进行合作,将本拉登引渡至当事国利比亚。迄今,西方主流媒体始终把卡达菲描写为一血腥独裁和恐怖分子,然而对利比亚率先针对本拉登的举措,却绝口不谈,因此似有必要略加介绍。

  话说1994年3月10日,一对具有德国高级情报人员身份的贝克夫妇(Silvan and Vera Becker)在利比亚街头遭4名恐怖分子枪击而重伤。Vera于3月28日不治而死,其夫婿Silvan则拖延到4月10日去世。凶手4人随即被捕,据查证,他们均属“利比亚战斗团”(Al Muqatila)的成员。该组织成立于九十年代之初,主张推翻卡达菲、建立伊斯兰政教合一体制。许多创始成员多有接受过阿富汗基地组织培训的背景,回返利比亚之后,活动范围主要在班加西一带。

  1990年苏联干预阿富汗的部队刚撤退,这批“国际恐怖分子”便开始寻觅新任务。此后无论是巴尔干、俄罗斯车臣、喀什米尔、新疆、印度、菲律宾、北非(如埃及、突尼斯与阿尔及利亚)等等,都成了其活动范围。他们的主要目标便是通过恐怖主义行动以建立纯正的伊斯兰教帝国。因此就在刺杀这对德国夫妇之前不久,阿尔及利亚便有许多外国游客分别于1993和94年遭恐怖分子杀害。1993年,纽约世贸大厦也第一次遭到伊斯兰恐怖分子的炸弹攻击。1995苏丹政府甚至曾向美国政府提出“将本拉登递解至美国”的建议,但却不为美政府所理睬。

  那么,为何利比亚恐怖分子要袭击这对德国夫妇呢?此事涉及到两件事体:一是1986年4月5日西柏林市驻德美军常光顾的一家夜总会La Belle被炸,造成3人死亡,其中2人为美国士兵。离奇的是,美国政府似乎不需要任何调查,一口咬定为卡达菲所为,并于9天之后,发动了“黄金峡谷行动”,对利比亚进行大规模的军事攻击与破坏。至于此爆炸案的当事国,即德国,立即指派贝克为调查组组长,对夜总会案展开调查。因此,大可这么说,他是当时德国政府对国际恐怖主义组织了解最深的情报人员。1994年左右,本拉登恰好在北非活动。绝非偶然地,贝克夫妇也同时出现于利比亚,所谓冤家路窄,正面撞上难免吃亏。此外,只要稍加推敲便可推断,贝克不远千里前往利比亚暗中调查,至少说明德国当局并没有照单接受美国一方对利比亚当局的指控。同时他们夫妇的牺牲,多少也证实恐怖组织与利比亚政府的对立关系。换言之, La Belle的涉案人员如果是利比亚情报机构,而非恐怖主义组织,则恐怖分子就没有杀害这对夫妇的理由。

  另一桩事体涉及1996年利比亚恐怖分子所从事的刺杀卡达菲案件。据报道,该次事件卡达菲侥幸躲过,而袭击方的恐怖分子则有4人死亡。案发后,利比亚当局一举破获若干恐怖主义组织,并先后逮捕了上千名其成员(多于2009年前后释放)。谋刺卡达菲一事与贝克夫妇的被害,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码事。不料,2002年一位名叫塞勒(David Shayler)的英国情报人员(军情局5局,即MI5)对外透露,谋刺卡达菲案实为两位軍情局6局情报人员(Richard Bartlett与David Watson)所策划。且不说塞勒为了“泄漏国家机密”而坐了6个月的牢,他的“爆料”还具体指出“6局向利比亚恐怖主义组织提供了10万英镑的活动经费”。更让英国当局难堪的是,塞勒认为“贝克前往利比亚进行调查时,谋刺卡达菲的活动正在紧锣密鼓安排中。就因为他们碍手碍脚,必须尽快将其排除之”(大意)。

  正如1995年苏丹的“将本拉登递解至美国”的建议不受理睬,1998年3月利比亚政府发出的通缉令也得不到美、英等国的配合。于是乎,5个月之后,即1998年8月7日,美国驻肯尼亚与坦桑尼亚大使馆同时发生了严重爆炸事件。据报道,肯尼亚的美国使馆爆炸案造成212人死亡,伤者人数高达4000;坦桑尼亚则死11人,伤85人。

  爆炸案发后,美国政府立即悬赏2500万美元捉拿要犯阿里比(Anas Al-Liby)。令人费解的是,此人却在英国受到政治庇护,直到2000年5月份才离境前往他地。这一切,至少说明几件事实:一,卡达菲并非恐怖主义分子,也不曾滥杀过试图加害于他的恐怖主义分子;二,美、英两国长期对恐怖主义组织采取支持、纵容的态度,同时根据笔者的分析(见《利比亚与恐怖主义》),百年来英、美一向实施“支持阿拉伯地区最落后势力”的策略。因此绝非偶然,如今利比亚战斗团与若干其他恐怖组织,在北约空军掩护下打垮卡达菲政权之后,堂而皇之地参与了利比亚的新政府。2011/12/15

部分资料可参见:MI6 'halted bid to arrest bin Laden', The Guardian

http://www.guardian.co.uk/politics/2002/nov/10/uk.davidshayl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