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6日《纽约时报》英、中版同时发表了曾任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地位显要的地缘战略家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的一篇短稿,题为“中美两强不会为争霸开战”(注)。文中,布老试图调整美国舆论界“恐中、贬美”的态度,着重强调美国具有继续承担“国际冲突调人”的计划与能力。
就“调人” 所起的“排难解纷”作用而言,本人以为首先有必要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国际政治状态做一简单勾画。“以夷制夷”其实并非中国所专美,西方近五百年的扩张史也丝毫不逊色,甚至将该策略反复运用得淋漓尽致。只不过,处于20世纪,当西方丧失许多殖民地、又难以割舍部分经济利益之时,“拉一方打一方” (play off one power against another)或者“以夷制夷”(play one barbarian state against another )都不允许挂在嘴边,因此便产生了以“低强度冲突/战争”( low intensity conflict/war)出现的“双关语”(doublespeak),以代替难听的“以夷制夷”。
低强度冲突的手段繁多,包括培训对手的对手,向反对派提供军事装备、情报、财力支援,进行反颠覆、情报战,挑拨民族、宗教纠纷,支恐又反恐等等不一而足。对台湾而言,五十年代由美国埋下 “台湾地位未定”的伏笔,借钓鱼岛挑拨中台日关系,甚至在有限度冲突范围内削弱三方实力、提高军售,均属同一战略部署。鉴于此,所谓“调节中日冲突”也必须在“维持低强度”的上下文范围加以审视。布热辛斯基是“低强度冲突”的教父,80年代甚至是培训巴基斯坦、阿富汗恐怖主义组织以打击苏军的总设计师。奥巴马上台后,立即一改小布什的单干、蛮干作风,实施“以夷制夷”的“多边主义”政策(也是双关语),便是听从了布老的建议。
如今,当美国的一系列反华部署(从南海、西太平洋到整个非洲大陆,从妖魔化有毒玩具到反倾销)引起舆论界的反华情绪高涨时,他抛出这些文字意图掩盖美国的责任,同时又把罪责推诿到“无一盟友”的中国身上。其实,中国无盟友,也正是因为美国利用特殊地位与能量,把那些周边国家玩弄得团团转…这方面只消观察印度、越南与缅甸近年的动态便一目了然。
地缘政治领域,有个“神秘三角关系”,也可说是“三角铁规律”,即最强方永远、自然地与最弱方一道夹击次强方。美日对中,苏印对中,中巴对印……除了极少数分裂国家外,我们几乎找不到任何例外。此铁规律背后的铁规律则是,这种“合纵连横”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最强方手上;至于次强方与最弱方,则一向是被动地接受摆布。过去,冷战时期有两霸在幕后操纵。后冷战时期,美国则是唯一大玩家!
布老口口声声美国“无意统治亚洲”,却隐瞒了美国趁东欧阵营瓦解的机会,执意巩固全球的领导地位(双关语)。除此之外,他还指出“中美之间不存在意识形态的冲突”。这点,本人绝对赞同,因为地缘政治本来就是以国家、集团利益为依归,根本就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因此,无论对手的意识形态如何改变,该围堵的对象还是该围堵,该削弱的敌人还是该削弱,该占有的资源也必须快马加鞭;中国人的政府,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台北,都不准为了钓鱼台的主权回收问题,“打乱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或“给美国添乱”;更是不准对美国的“扶日抑中”政策提出调整的要求。
(注)英文原标题为Giants, but Not Hegemons,译为“中美两强不会为争霸开战”显然不妥,应改译为“中国、美国,巨而不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