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王伯庆->正文
 专栏新作
 - 我和三姐
 - 王叔的故事
 - 海风你轻轻地吹
 - 选择的自信
 - 为谁憔悴为谁愁
 - 常叹人心似涌潮
 - 神女生涯原是梦

 
 
浮光掠影台湾行:小城故事

王伯庆


     台北的气候是夏天闷热,冬天呢,你也许听过孟庭伟的一首“冬季到台北来看雨”。大家说台中市是个气候好的地方,我们在周末去了那里。

    台中没有林立的办公楼,马路宽,有点象大陆的一个中等城市。与台北不同,台中到处都是卖槟榔的。槟榔包上石灰等,就可以卖给人吃了。槟榔价钱不等,台中市大约是十台币一个。当地人有一天吃几十和上百的,有的人几十年下来就吃掉了一两栋小楼的家产。长期嚼槟榔会烂掉口腔神经,也增大患口腔癌的危险。吃槟榔的人随地吐槟榔渣,弄得台中的街面有很多痰迹。

    在许多人的心中,槟榔好像很美好,早年还有一首台湾民歌:高高的树上结槟榔,阿哥阿妹找对象。可导游说,吃槟榔是台湾粗工和乡下人的坏习惯。越往南走,越往小地方走,吃槟榔就越成风。汽车经过小镇时,路两边一排排的卖槟榔的亭子间,一个亭子一个妹子,个别招牌也有那惊心动魄的:“沾花惹草”,“柔情蜜意”,“花花公子”。年轻妹子卖槟榔,也许迎合了有些顾客“吃豆腐”的心态,招牌打得大胆可能是耍的花枪,倒不一定是连人带果一起卖。

    台湾的店牌很有匠心,有些文采,如台北的一间咖啡店叫“花颜(言)巧语”,一字之改,顾客还没有进门,店主就先捧了你一把。也有那大白话的,如“老李的店”。这些店名多少带了些中文的享受。

    在台中,我们住在中国信托的观光宾馆,是台湾辜家的事业。吃早餐时,一位服务小姐热情诚恳。领队徐文沼先生说,这是台中郊区典型的女孩,还没有学会势利。一般来讲,台湾的服务生敬业,会服务到位,但对有钱有势有名气的人,有些服务生会多一分热情和笑容。同样花钱,让顾客感受不一样。

    我们看了一个科学博物棺,很多展品就象玩具,鼓励参观者动手动脚,展览有娱乐性,传递信息生动活泼,展览的设计者对参观者有一份亲切的体贴。这有点象美国的科技博物馆。北京的自然博物馆就象上课似的,板着脸当老师。你我写文章有时也犯这病,老是主动地把自己捧上讲台。

    吃了午饭后,大家就上路去了日月潭。日月潭中有一个岛,岛上的碑文记载:日月潭是日据时代的早期修的一个发电水库。这个岛上供奉有月下老人塑像,是青年男女常去祈祷和定情之处。有幅对联:“是前生注定事莫错过姻缘;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为眷属。”同行的小马是唯一在找有缘人配对的,他也去上了一个愿。

    和大陆的山水相比,日月潭是太平常了。听说花莲有些风景,这次没有去成。我倒是喜欢台北的人文景观。童安格的一曲“走在忠孝东路上”,唱得大家一定要去逛忠孝东路,几个晚上到那里去找感觉。小马说,站在晚上的忠孝东路上,看着灯红酒绿人来人往,就是一种享受。当然,最让读书人爱跑的是重庆南路和衡阳路一带,那里是书店集中之地。

    台湾现在被评为亚州资讯开放第二的地区。台北有着中国书最齐全的书店,香港,大路的常见图书也都有卖。店铺小,书种多,所以书架上常就放一本样书,有人买走了就补上,靠计算机存货管理。书价大约比大陆贵一到三倍多,比香港,美国的中文书便宜多了。譬如我买了一本“西藏生死书”,约400台币,约100多元人民币。 

    我喜欢台北的博物馆。中正记念堂中,展览有蒋介石生前的办公室,是原物展览。办公室里挂有蒋宋美龄所作的中国山水画,颇得宋风。蒋的办公桌背墙上挂了一幅“中华民国全图”,这份全图包括了外蒙,虽然中华民国在1945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曾同意外蒙独立。

    蒋的办公室里有两个小书柜,装的是常用书。除了中文书外,就是日文书和英文书,例如宇野哲人著的“支那哲学史”。“Soviet Russia in China”有两套,作者是蒋介石,英文书还有“Fountain of Justice”等。老蒋很中国,我无法想像他能抱着英文书啃来啃去。

    他书柜里的哲学,历史,军事的书居多,宗教信仰和科学的书很少。人们常说蒋是个虔诚的基督徒,到死还在看“荒漠甘泉”。他的书柜里确有6本精装的“荒漠甘泉”,一本“新旧约全书”。大家也说老蒋爱看“曾文正公家书”,我没有发现此书,也许他放在床头边吧。书柜里还有我意料之外的书,如“呼吸系统生理学”,“眼科学”。有好几本关于中共文艺批判的书,大概蒋注意到了毛泽东对清理思想的执着。

    中正堂蒋的铜像的背墙上,书着“伦理,民主,科学”,蒋的解释,伦理是“为了充实生命的意义”,民主是“为了要这个国家真正以民为主”,科学是“为了解决民生问题”。

    如果民主和科学回答不了关于生命意义的问题,也就没有必要用科学去为难他人的宗教信仰。

    蒋的办公室的墙上有个时钟,停在11点50分,导游说正是蒋公死时,这钟就停了。大家一笑,中国的封建统治者爱玩这套君权天授的神迹把戏,有些中国人真信。蒋介石生前办公和生活的地方主要在台北的士林官邸,那里有一座蓝白相间的二层小洋楼,小楼简单朴素,是蒋氏居住之地,还有一个小礼拜堂。士林官邸被原台北市长阿扁没收充公后,现在成了一个公园。我去时正赶上台北各区的农促会在那里展销农产品,士林官邸就象一个农贸市场,农会的胖大嫂们还在露天舞台上把丰  肥腰扭来扭去,演自编戏,叫卖声和锣鼓声没有给昔日的尊严留下一点情面。

    不知道“倡导”民主的老蒋九泉之下是否喜欢这份活泼?

    “国民革命忠烈祠”是1969年建成的,分文武两祠。文祠是按讨袁,护法,抗日,戡乱时间顺序;武祠是按东征,北伐,剿匪,讨逆,抗日,戡乱为序。供奉的士兵只有花名册放在箱里;校,尉级军官则有单人名牌挂在外面;将官或有特殊贡献之文官有塑像。塑像有几十座,大都是赫赫有名之辈。

    有个塑像例外,是陆军第二师的上士班长熊其佬。他在江西“剿匪”时代入伍,后参加抗日,与林彪部队在东北作战时“牺牲”的。1946年11月,共军攻打摩天岭,熊班长率全班肉搏拼杀,负伤后匍匐至敌前,用身体堵住机枪火口,壮烈成仁。原来国民党也有“黄继光”,而且还早了几年。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有几座塑像只有基座。据知情人说,开头也供着“先烈”们,后来发现他们还活着,一个个在大陆“重新做人”了,就把他们的塑像移走了。看来“孺子可教”指的是这一类有慧根的官员们。

    有一座塑像是原山西省代理主席梁敦厚。1949年4月,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官将怕死,兵无斗志,太原已经被围半年之久了,阎锡山看大势已去,把太原一座孤城交给梁敦厚坚守,自己跑了。徐向前,彭德怀指挥32万华北共军强攻太原,梁率7.2万守军殊死抵抗,5天激战,打破太原,梁率文武官员约500纵火自焚,集体自杀。国民党视其为可贵,纳梁于忠烈祠。有一个共产党讲过的故事,那就是守城期间,梁强征太原的漂亮姑娘,供文武官员享用,最后又把这些女人打死,不留给共军用。如果此事当真,我不会奇怪,人民共和国的英雄们也有些人间恩怨。可悲的是,“神仙”打仗,百姓遭殃。

    到了台北故宫,才知道中华文物在何处。和台北故宫一比,大陆故宫只剩一座紫禁城了。北京故宫的文物在抗战时装箱转移到大后方,8.15胜利后,还没来得及开箱展览,国民党已显败像,文物又被转移去了台湾。有人夸张说,台北故宫每三个月换一次展览内容,可以二十几年不重复。

    我去时赶上铜器和瓷器展览,开了眼界。铜器和瓷器展品从商周到清朝,数量大,由造型的变化,可以看出时代精神的变迁:商周,汉唐的造型线条流畅,简单粗大,雄性十足的朝气,进取和开朗扑面而来;宋以后的造型是钩心斗角,精工细雕,斤斤计较的猥琐,保守和狭隘一览无遗。

    可惜不能常去台湾,看不同的主题展览。台北故宫真的让许多中国人多了一分对自己历史的骄傲。据说台湾不敢把文物拿到大陆去展览,怕收不回来。倒也是,小兄弟把祖上的珠宝都卷跑了,还敢去大哥家开展览吗?

    两星期的台北行很快就结束了,这个经济现代化与传统文化结合的中国社会,的确不同于大陆和香港,中国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灵活地走出自己的路来。

    台北,一颗南中国的明珠。

    原载《华声月报》99年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