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俞力工->正文
 专栏新作
 - 联合国叙利亚调查小
 - 资源战争与叙利亚
 - 前德国总理斯密特对
 - 泰山亦鸿毛?谈本.
 - 伊扎特撒野、撒娇找
 - 谁主谋?谁获利?
 - 新十字军的资源战

 
 
俞力工:波斯湾的人质事件与前景预测

俞力工


                                           波斯湾的人质事件与前景预测

                                                                                                                           俞力工

        本月3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对外宣称,“在48小时内采取外交途径,解决15名英国士兵的问题是至为关键的”。欧洲媒体普遍把该声明解读为对伊朗当局提出的最后通牒。于是,一个老话题又突然复活起来,即英国会不会为此大打出手?

 

        其实,早于50年代,英国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已为美国、苏联所取代。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淡出,其“政治真空”则由美、英联盟所填补。然而即便如此,英国的地位不过是打下手,至于是否大打出手,仍旧要看美国是否有此需要。

 

战争的需要与策略

 

        所谓需要,难免涉及石油资源与各国的能源安全。全球70%石油资源恰好埋藏在伊斯兰教世界的土地之下,而其中,绝大多数又属什叶派的生活范围。如今,继伊拉克为美、英联军所控制后,唯一还没摆平的地区就只剩下伊朗。因此,与其说是有此“需要”,不如更加确切地说,那是“必要”。

 

        打从上世纪初、列强开始争夺中东石油资源起,一系列的国际文书(协议、条约、备忘录等等)均不时出现“free access to oil”一词。究竟是指“取得免费石油”,或“自由取得石油”则从来没有具体的说明。不过,笔者在过去已多次强调,当前列强的作法,与殖民主义直接掠夺资源的做法大相径庭。如今,更加重视的是制定游戏规则或设立框架条件,譬如:规定石油贸易必须用美国印制的钞票交易;或者,使中东地区的动乱、危机、局部战争、内斗成为永恒状态,如此,中东各个当局永远需要为了购买武器而抛售石油,永远需要“打了重建,建了重打”。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永远”、“永恒”不过是指石油开采的寿命。换言之,列强对中东的兴趣与石油蕴藏量成正比关系,4050年后一旦资源耗尽,也就是列强对此地区不再过问的一天。

 

人质事件

 

        本年111日,美军曾在伊拉克北部的厄比市(Erbil)以“支持恐怖分子”为由,不顾国际上对外交豁免权的规定,逮捕了5名伊朗领事馆外交人员。2月份,巴格达也有一名伊朗外交人员遭伊拉克特种部队逮捕(据说昨天已经释放)。20046月份,8名英国士兵在阿拉伯湾(Schatt al Arab)的出海口遭伊朗当局逮捕。3天后,经英国政府对跨越伊朗海域表示道歉而获得释放。本年323日,几乎在同一地点,又有15名英国士兵遭伊朗海面巡逻部队逮捕。从以上几件事可说明,近年来类似的摩擦虽然不断,却不见伊朗一方有任何“过激”举措。该情况有如以色列与黎巴嫩之间的边境小摩擦不断,而事态是否扩大至去年的战争规模,就完全看是否有此需要。

 

阿拉伯湾

 

        谈及阿拉伯湾,需要交待的是,这主要是指伊朗与伊拉克之间长达200公里的界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觊觎石油资源,将前奥斯曼帝国的3个省合并起来,建立了伊拉克,并把该界河的全部视为伊拉克领土。这么做,意味着伊朗必须为航运不断向伊拉克支付费用。该情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伊拉克获得实际独立地位后也没改变。伊朗力争未果,便在美国配合之下,暗中向伊拉克的库尔德独立运动提供军事支援。伊拉克一方则大力支持与伊朗亲美政权作对的伊斯兰教原教旨主义派。

 

        1975年伊拉克一方不堪库尔德族独立运动的骚扰,与伊朗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并按一般国际惯例,以该界河的主航道划分为两国国界。从此,伊朗中止了对库尔德族的支援(导致伊拉克政府对该族进行的一场屠杀)。伊拉克一方,也相应地驱逐了在伊拉克流亡多年的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然而对萨达姆而言,对伊朗让步不过是应付燃眉之急的战略撤退。到了1980年,萨达姆眼看霍梅尼所领导的伊斯兰教新政权羽毛未丰,又同时受到美国的鼓励(美国驻沙特前大使艾金斯JamesAkins作此判断)便突然撕毁该双边协议,并悍然发动了一场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

 

        1988年伊拉克节节败退,萨达姆为结束战争,再次承认了该国界。然而对出海口之外的领海划分,两国始终没有划定任何国界,更是没有在海面上作任何标示(如固定浮标)。换言之,两伊自1975年以来便是根据渔民的习惯活动范围,以及双方的默契,在“各自”海域进行巡逻和保持距离。不难想象,任何第三国的武装力量在此争议区活动,所期待的也不外是新的事端,更何况330之前,伊朗一方正在其海域进行军事演习。

 

        有趣的是,此次15名英国士兵遭逮捕之后,英国的态度非常强硬,先后对媒体散布的信息也对问题的和平解决极为不利。以英国政府于5天之后对外展示的地图为例,便在两伊的海域上,用粗黑线画了一条领海区分线。当然,英国士兵所搭乘的皮艇的位置给标明在伊拉克的领海之内。究竟,英国士兵是否跨越伊朗领海,目前是各持一词。但可以肯定地是,英国当局为了制造舆论,不惜伪造“领海线”。

 

如何大打而不出手?

 

        如前所述,15名人质事件再度引起有关战争的热烈讨论。尽管多数论客倾向于揣测战争爆发后的失控与乱局,笔者却认为这一仗将按南斯拉夫的“外科模式”进行。是否造成政权变更,是否引起内战,似乎不在攻击方考虑之中。至为关键的是,遭全面破坏、倒退50年的伊朗必须在废墟上重建,必须大量抛售石油以交换国际市场上受监控的物质。只要区域性发展落差再扩大20年,伊斯兰世界就不可能再有崛起的一天。国际政治不是一般的社会问题,战略家的目标不在于解决问题,而是争取优势和制造落差问题。2007-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