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看<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魔衣橱)>(The Chronicles of Narnia: 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由安德鲁·亚当森Andrew Adamson执导)的那一晚,我不顾家中有客人,强令女儿关机早些睡觉。麦子在旁边小声解释:这是一部不错的幻想片,孩子看了有好处的。女儿当时没有与我分辩,第二天却强迫我与她一起观看,她的理由是:“妈妈,你太现实了,整天评论时政,要换一下思路,这部电影对你有好处,想像的世界其实隐藏了很多真正的哲理。”我几番推却,无奈只好勉强坐下来,并声明如果看了十分钟,电影实在幼稚得可笑,我是绝不会为此浪费时间的。
结果我一直把它看完了。这部电影源自已故英国著名作家斯特普尔斯·刘易斯 (C. S. Lewis, or Jack Lewis)在上世纪50年代创作的《纳尼亚纪事》系列畅销儿童魔幻读物。主题思想仍是传统的驱魔除恶,宣扬了基督教寓言及其惩恶扬善的传统主旋律,其间想像的奇妙与看似荒诞实则合理的情节相结合,让现实中的人们在魔幻的镜子中找到自己的影象。
故事描述了二战期间,4个英国小孩被父母送往乡下某教授的庄园里躲避战火。其中最小的妹妹在找人游戏中躲进一个魔幻衣橱,从而进入了神奇世界纳尼亚。以后,几兄妹相继来到这里。 纳尼亚原是一块和平乐土,生活着巨人、侏儒和会说话的动物,但不幸被白色女巫施魔咒变成了冰冻世界。这块土地上被征服的动物们,在代表正义的狮子阿斯兰的率领下,依靠预言的指导,与前来此地的孩子们一起,与女巫展开恶战,破除了她的魔咒,使纳尼亚大地冰雪消融,万物回春,恢复了往日的美丽和生机,而成了四国王的兄妹们在曲折的历险之中,学到了友爱、忠诚与勇敢等美德,最后从魔幻中回到现实世界。
我承认很久没有看幻想类的作品了,无论是科幻,还是魔幻,都不能打动我现实得如石头一样坚硬的心肠。哈利波特也好,指环王也好,我都受不了没完没了的寻宝、护宝过程,不喜欢脸谱化的善恶之分,思维清晰得可怕地审视着其中荒诞不经的场景、服装与道具。而且,我觉得再魔幻的作品,实际都脱不了现实的反映。魔法学校与现实中的私校何其相像,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种种的利益名誉之争,全是现实的印照。一路上的除暴安良与中世纪的骑士生涯又毫无二致,连服装和手中的武器都没有什么创意,多了一些现代化的声光电效果,多了一点牛头马面的化妆术,光怪陆离、电闪雷鸣之中,就产生了所谓的魔幻。真是不懂素来严肃拘谨的英国人,怎么就会如此痴迷于这样小儿科的动漫展示?
但是,我还是被纳尼亚吸引住了。其实它的剧情很简单,刻画人物也不深刻,与其它同类作品亦有雷同单一的情节。我的喜欢也许是因为那些会说话的动物吧,比如威严而慈爱的狮子、机灵而善良的海狸、半具人形的鹿,还有会传话的树枝等等,都让我觉得,如果人类有一天能听懂各类动物的语言,那将是多么美妙而有趣的世界。作者通过小孩常玩的找人游戏,让小女孩躲进衣橱,从而跌进了一个水晶的冰雪世界,这样的构思也让我欣喜,从凡俗中一瞬间迈入一个未知的神奇世界,这何尝不是成年人也会常常幻想的际遇呢?
看完电影,女儿得寸进尺,要求我一定抽空把指环王原版书籍看一遍,因为“电影只反映了一些表面的情节,人物内心的很多活动都没有很好体现,只有看了原著,你才会真的感受其中的魔力。”望着厚厚的书,我叹了一口气:值不值得花时间去魔幻世界里认真地走一番呢?
有人说,一般作品向你描绘一个美丽的地方,让你神往;好作品把你带进那个地方,让你留连忘返;杰出的作品会让你一辈子都生活在那个地方,无论你走到哪里。魔幻大师们,我只想神往一下,可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