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湘君->正文
 专栏新作
 - 湘君:门廊下的秋千
 - 湘君:无棋人生
 - 湘君:随意人生
 - 独立日难民--DC游记
 - 和老美同事谈中国
 - 别了,拉斯维加斯
 - 玉和她的美国家庭

 
 
独立日难民--DC游记

湘君


 

一,去林肯纪念堂以前,发现摄像包没了

 

七月二日,我们一家和其他四个家庭各自开车一起从密西根前往华盛顿DC,同行一共二十三人,其中孩子十人,最小的三岁,老人三位,最长者七十岁。

 

鉴于两周前与同伴去露营时我忘了带睡袋,闹得很狼狈,这次出发前我特地将要携带的东西列了个清单,每一样东西上车,就在清单上打个勾,一直到清单上所有东西都打了勾,这才放心地上路。

 

到达DC的第二天一早,准备前往林肯纪念堂时,发现我装摄像机和数码相机的那个包没了,车里及旅馆的房间里都找了个遍,怎么也没找不到。说是给人偷了吧,这车门房门都锁得好好的。没法,就这么去吧。

 

好在我这人一直不爱照相,每次出去玩,大都是我给家人照相,自己呢,最多照照合影,留下的单人照聊聊无几。照片这玩艺,也就是留个纪念,主要是给自家人看的,有几张就行了。所以,当其他人扛着摄像机,背着照相机忙前忙后时,我可以背着手东看西看,重要景点请同伴照张家庭合影就够了。就这样,整个DC游,我没了照相摄像机的累赘,反乐得轻松自在。

 

几天后回家,发现摄像机包好好地放在客厅沙发旁边的地上,不禁纳闷,明明上了车的东西,怎么会自己跑下来了?想了半天,才记起我本来是将摄像包上了车的,后来觉得相机的电池不够了,拿下来加了电池之后忘了放上去。

 

整一个马大哈,真是没治了。

 

二,以人为本--越战纪念墙

 

七月三日,我们上午九点从旅馆出发,都将车停在宪法大街靠近二十一大街的路边,这个停车地点是同伴前一天就侦察好了的,离国家纪念园区最近,下了车走几步,面前赫然就是越战纪念墙。

 

早就听说了越战纪念墙是华裔建筑设计师--中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夫人林徽因女士的亲侄女林樱女士设计的,所以未到之前,先就对这越战纪念墙有了一分亲切感。看到以后,越发觉得这纪念墙设计得不错,以为这是我看到的最简洁而内涵最丰富的纪念墙。它由三面联在一起的墙壁组成,两边的墙壁呈三角形,由地面逐渐往上,自然地和中间那段矩形墙壁联接,形成一个弓形。中间那面最高的墙壁也不过一人多高,普通身高的成年人伸手可及墙壁顶端。

 

纪念墙上密密麻麻地刻满了阵亡将士的姓名,一共是五万八千多人,但给人的感觉却象有几十万之多,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有许多美国人在墙壁前徘徊,寻找自己亲人的名字,找到后,指给自己的孩子们看,并用纸蒙在亲人的名字上,然后用铅笔将名字拓在纸上。一位老人--或许是一位越战老兵--在那里回答人们提出的问题,并帮助人们在墙壁上查找亲人的名字。

 

在这里纪念的,并不是那个笼统的越战,也不是某个抽象的数字,而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人。我们呢,要到什么时候才能有自己的纪念每一个个人的纪念墙呢?

 

三,林肯是谁?

 

从越战纪念墙向前走不远,就是是著名的林肯纪念堂。同伴们忙着在堂外拍照,我则沿着高高的石阶进入堂内。

 

纪念堂内很空阔,有点象中国佛庙里的大雄宝殿,只不过供奉的不是佛祖,而是林肯。林肯塑像背后墙壁上雕刻的一句话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In this Temple, as in the hearts of the people, 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 the memory of Abraham Lincoln is enshrined forever。”

 

我想起了前段时间在网上某个中文论坛里的争论:林肯领导的美国内战究竟是为了解放黑奴还是为了拯救联邦?关于这一点,上面那句英文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在这里,林肯是作为合众国的拯救者(for whom he saved the Union)而不是黑奴的解放者被美国人民纪念的。解放黑奴,是内战的副产品,北方解放黑奴,是为了内战的胜利,或者说得透彻一点,解放黑奴只是战争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当然,我这样说,并不是想抹煞林肯解放黑奴的伟大历史功绩,只不过是想弄清事情的本来面貌。

 

旁边,有几个中国人围在一起,我听见他们中间一位导游模样的中年人在给其他人解说:“美国人纪念林肯,主要是因为他维护了国家的统一,试想如果美国分裂成一个个小国家,哪里还有美国今天的强盛?所以林肯一生最伟大的功绩就是拯救了联邦,其他比如个人品质,解放黑奴之类,都是次要的。”呵呵,他说的,竟然与我想的一模一样。

 

从这里,可以引申到中国的台湾问题,人们争论的焦点在于:是维护和平重要,还是国家的统一重要?这个问题,我一下子还真说不清楚。但在林肯这里,毫无疑问,国家的统一绝对是至高无上的。

 

四,主次不分--韩战纪念区

 

从林肯纪念堂出来,同伴们就要去白宫,我说,不会吧,还有韩战纪念碑没看呢。

 

韩战纪念园区在林肯纪念堂的右前方,隔着倒映池与越战纪念墙相呼应。同行的孩子们中,除了我家两位小香蕉听我唠叨过韩战,其他人都是从未听人提起过韩战。韩战是一场被美国人遗忘了的战争,难道也被我们中国人遗忘了吗?不应该啊。

 

让我吃惊的是,韩战纪念墙壁上并非如我想象的也象越战纪念墙那样雕刻有所有阵亡将士的姓名。我在《何处祭英灵》一文中说美国韩战越战纪念碑都雕刻了阵亡将士的名字,是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韩战纪念墙壁上只有一些美国军人头像的暗雕,据说这些头像都是根据真实的新闻照片雕上去的,但却没有姓名。纪念墙壁前面是两排在冬季呈散兵线行进的美国大兵的雕像,据说也是以真人为原型雕塑的,为的是再现当初的真实。如果是在白雪皑皑的冬季参观,这些雕塑可能更具真实性,但现在是烈日炎炎的夏天,其真实性则不免大打折扣。

 

有关韩战的一些重要数据:联合国军和美军的阵亡,伤亡,失踪,被俘数字以及联合国参战国的国名等,则散乱地雕刻在花坛和水池的栏杆顶部,若不留心,根本不会注意到。而且,在炎热的夏天,这些数据往往座落于十分疲倦的坐在栏杆上休息的参观者的屁股底下。这让我对韩战纪念园区的评价是主次不分,甚至于主次颠倒。

 

五,自由的代价(1

 

韩战纪念墙的左边雕刻着那句经常被人引用的著名格言:“Freedom is not free.”这句英文如果让我翻译,我可以有三种不同的译法,而且每一种都有它的道理。

 

第一种译法是完全按照其字面意思来译,“自由是不自由的。”这样译,看似自相矛盾,其实有它的哲理在里面。

 

先让我们来看看自由的定义,自由有许多涵义,有具体的含义,也有抽象的形而上的含义,而我自己对自由的理解是:人,有支配自己身体行为和思维活动的权利,并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自由啊自由,有多少罪恶假汝之名而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为所欲为,承担后果也应该是自由的应有之义。一个人不能借口自由去妨碍他人的自由,更不能借口自由去违法乱纪。所以说,自由是不自由的这样的译法也是有道理的。一个自由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是常识,但这是否意味着,一个不自由的人--比如说军人--奉命行事,就可以不用承担后果呢?比如纳粹士兵,奉命去杀害犹太人,是否应该为其行为承担责任?这是一个还有争论的问题,前段时间看了一部由汤姆•克努斯,杰克•尼科尔森和德米•摩尔主演的电影《几个好男人》(A Few Good Men),其主题就是这个,军人,是否也应该有自由意志,是否也应该为奉命行事而造成的后果负责?

 

第二种译法是按照比较通俗的字面意思来译:“自由不是免费的。”按照这个意思,自由好像是可以用钱买到的。听起来是通俗了些,但也不是全无道理,在很多情况下,自由还真得用钱买,比如犯罪嫌疑人要保释,就得有一大笔钱。还有那个OJ•辛普森,如果没有大笔大笔的钱,恐怕他这一辈子都得在监狱里呆着了,这个美国人都是深有体会的。当然,中国人在这方面也有心得,一句俗语“有钱能买鬼推磨”就说尽了一切,我就不多啰嗦了。

 

第三种译法是比较常见的译法,“自由不是无代价的。”这里代价二字概括了一切,可以是任何东西,而且自由的代价常常还不低,甚至可以是爱情甚至生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在这里,自由有了某种超越一切的神圣的意义。韩战纪念墙上那句话,应该是就这个意思,自由是可以为之献出生命的神圣的东西。这句话本身并不错,但把这句话放在这里,却并不合适。

 

谁都知道,美国人眼中的韩战,是在错误的时间,在错误的地方,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美国出兵朝鲜,完全是出于冷战思维,为了维护自己的势力范围,与自由扯不上任何关系。自由的代价云云,不过是官方粉饰那场错误的战争而已。

 

六,大而无当--二战纪念区

 

第一次知道,华盛顿国家纪念园区内还有个二战纪念区,坐落在倒映池的另一端,和林肯纪念堂遥遥相对。这个纪念区由一个大水池,水池上的喷泉和周围一些石柱组成,分成太平洋区和大西洋区。周围每根石柱上刻着美国一个州的名字,不知这跟二战有什么特殊关系。

 

这个二战纪念区与其说是个纪念区,不如说是个供游人拍照用的风景区,大而无当,毫无内涵可言,难怪不见有人提起。

 

七,在白宫北草坪的栅栏外,孩子们一起举起小拳头,齐声高呼••••••

 

天很热,天气预报说最高气温是华氏90度,但水泥路面上的气温绝对超过华氏100度。从纪念园区到白宫要步行好几个街区,而且白宫南边的街区全部封闭,我们要绕道宾夕法尼亚大街才能到达白宫的北门外。

 

等孩子们在烈日下走到白宫北门外时,一个个已经累得不愿再往前走了,都要求回旅馆去游泳。白宫大门紧闭,根本进不去。时间还早,有人提议接下来去航空博物馆,可能孩子们会有兴趣。当我们征求孩子们的意见,询问他们是愿意去航空博物馆还是愿意回旅馆去游泳时,孩子们一起举起小拳头,齐声高呼:Swim, swim, swim ••••••”引得过往路人频频瞩目,大概都在寻思,这小布什又做了什么坏事,惹得一群孩子来这儿提抗议?

 

八,自由的代价(2

 

父母们商量了一下,觉得现在回去太早,决定还是去看看航空博物馆,于是我们领着孩子去航空博物馆。事实证明这是一个由中层干部做出的不符合广大基层群众意愿的错误决策,当孩子们又在烈日下步行好几个街区到达航空博物馆时,一个个累得坐在大厅里根本不愿动弹了,什么也不想去看。没法,我们最后决定,老人,妇女和孩子留在馆内休息,男士们去停车地点把车开过来接人。

 

从航空博物馆到宪法大街与二十一大街交界处,又要在烈日下步行好几个街区,等我们走到停车的地点,发现有三辆车收到了罚单,每辆车罚款二百五十美元。罚单上说,我们是停在了残疾人停车地点。仔细看看前面,才发现前面电线杆上从上到下有六七个图示,其中一个正是残疾人图示。停车时,我们二十多人,竟没有一个人留意到,很二百五么。

 

把车停在这里,原是为了图方便,竟然要付总额高达七百五十美元的罚款,我靠,这才是自由的代价。

 

九,独立日难民

 

七月四日是独立日,晚上要看焰火,孩子在外面太长时间恐怕受不了,所以我们上午十点半才从旅馆出发,而且接受了前一天吃罚单的教训,不再开车上街,而是从旅馆附近坐地铁,一直坐到国会山附近,买往返票每人才两块七美元。

 

地铁很空,一节车厢就我们这几家人,多数孩子都是第一次乘地铁,高兴得蹿前蹿后的。

 

出了地铁站,再步行到国会山参观,孩子们就没有那么高兴了。天气预报这天最高气温是华氏93度,比昨天还要高三度,走在烈日下实在让人受不了,尤其是老人和孩子们。国会山不能随便进,要先拿票,再按照票上规定的时间进去参观。我们这一群人拿的是下午一点的票,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便决定找个地方让孩子们凉快凉快,顺便吃个午饭,然后再来国会山参观。

 

于是我们一行人继续往前走,一直走到艺术博物馆,问明馆内有吃饭的地方,就折了进去,没想到这一进去,就再也没有人愿意出来,国会山自然没有去,其它地方更不想去了,就在清凉的艺术馆里吃饭,看里面的绘画,雕塑等,一直到下午五点艺术馆关门的时候。

 

五点艺术馆关门的时候,我们正要出去,却出不去了,黑压压的大群人涌在艺术馆门口,正在跟看门的警察争执。我听了一会,算是听明白了,原来外面大雷雨即将来临,大街上执勤的警察让满大街的人到附近的博物馆躲避,这艺术馆自然也是人们想进来躲雷雨的地方,可是馆里的警察不让进,说是艺术馆马上就要关门了。外面的人就说,街上的警察让我们进来,你们又不让进,到底听谁的?里面的警察说,我们也是警察,在这里就得听我们的。也可能是艺术馆与别的馆不太一样吧,这里面有许多艺术真迹,动辄就是上百万美元,关门以后不能随便进也在情理之中,结果,外面的人终于没能进来,我们这些本来在里面的人也被轰了出去。

 

艺术馆外的门廊下挤挤捱捱地涌着好几百人,有的站着,有的坐着,都跟难民似的。我们从馆内出来的则被堵在最里面。我们刚出来,雷阵雨就到了,先是一阵阵惊雷爆响,难民们居然会为每一阵惊雷鼓掌。接着就是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还有阵阵大风卷过,将大雨卷进门廊里来,引来难民们发出惊呼和欢呼。接着人们唱起了美国国歌,唱完国歌又唱《上帝保佑美利坚》。雷阵雨在歌声中逐渐止歇,我们的难民生涯前后一共持续了大约二十分钟。

 

十,美丽焰火

 

雷雨过后,天朗气清,一天的暑气被一扫而光,孩子们又恢复了生机。我们一群人先到附近的中国城找了一家中国城饱餐了一顿,然后到华盛顿纪念碑附近看焰火。

 

我们在纪念碑下找了个地方坐下,刚安顿下来,焰火就开始了。

 

无数焰火腾空,在天空爆炸,开花,美到极致,却又转瞬即逝。周围的老美们大呼小叫,发出阵阵惊叹。身边儿子女儿也睁大了眼睛,全神贯注的,不停地拍着手。事后我问他们,这次来DC最高兴的事情是什么,他俩的回答都是--看焰火。

 

说实话,每次看焰火,我心里都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这焰火是我们中国人的发明,我的泰山大人生前所在的公司就正是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我觉得,中国人的伟大发明,应该把这焰火烟花也算上去,成为五大发明。鲁迅老爷子曾经揶揄中国人,说中国发明了火药,却用来做爆竹,发明了罗盘,却用来看风水,等等。这个,似乎也说明了咱中国人的思维中满脑子考虑的都是怎样过日子,而不是怎样去杀人。有个美国同事曾经跟我说,如果中国早点把自己发明的罗盘,火药用于军事目的,这个世界恐怕早就是中国人的了。这是典型的西方人的思维,只知道征服,杀戮,中国人其实更在意与外面的世界和睦相处。现在看来,中国人把火药用来做礼花焰火也没有什么不好,礼花与枪炮,虽然都来自火药,但用途目的却完全不一样,焰火代表美与善,枪炮代表凶与恶,焰火代表胜利与欢欣,枪炮代表灾难与不幸。所以,人类真正热爱的,不朽的,是焰火,不是枪炮。

 

 

00六年七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