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十月,朝鲜战争五十年。世界又把目光集中在三八一线,这最后的一条分割阴阳的纬度标线,这最后一点冷战的记念。
朝鲜战争是不是冷战?不是,它是热战,中美两国之间的热火朝天热血迸溅的热战,耗数年之久,双方均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经受极其巨大的损失。要不然,我们不会在五十年后又回来深情地抚舔我们的旧伤痕,要不然,我们不会重温半个世纪之前的旧思绪。但它又确是冷战的起点。两大阵营在朝鲜的山山水水的阵图上试尽了局部战争的方略,用军人的鲜血,用中国人和美国人的鲜血,最后否定了某一方可能在世界级的热战中略占上风的侥幸之念,双方不甘心但又无可奈何地,捂住自己还在流血的伤口,退回各自的出发原点,开始了虎视耽眈,又不敢大开打擂的另类大战,那就是持续了四十年之久的冷战。
热战,又还没有发展到极端的热核之战,只是说两强还没有到达面对面地玩火,还没有到达胜负可能危及某一方的生死存亡的关头,还没有到真的被迫使用最后手段施行大火并的地步。但是,在双方均握有毁灭性的热核武器的二十世纪,这个可能性的确是存在的,也是大家都清楚的,所以彼此都不愿意在自己的地盘上开火。我是说自己的肩挨肩的贴肉贴心处,说白了,就是欧洲大陆旧战场,比如说东西德的军事占领分辖线,甚至东西柏林的分界线,随便一挑,就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可是不行啊,欧洲人再经不住任何战争的威吓,他们也不再愿意被任何人或任何利益拉回一场荒唐的战争中去。
怎么办?只好选那背静的去处,寻那□劲未尽的主儿,在别人的后院前门,拉开架式,放开手去比试比试。于是,三八线有了成名的聚焦。
几十年后,三八线,分割的不仅是朝鲜的土地,更是中美两国人民的心,甚至在中美两国恢复正常邦交之后,旧日战争的巨大阴影仍然压在重重地双方人民的心上。我的一位故友,东北人,在启程赴美的时候,他母亲拉着他的衣衫,说什么也不让他走。她说:你不能去,美国人会弄死你的。不仅是几十年的光阴迁移,即使伟大领袖已与美帝国主义握手言欢,这位农村妇女仍然对美国人印象至深,难以改观。而我在此间系上的一位教授,办公室门上花花绿绿的漫画集锦中,竟有一张把台湾标志为“我们的中国”的精品,无疑是对着大陆中国人在校园中出现的感叹。
我没法对那白发苍苍的母亲解释,她的儿子是死于一场普通的交通事故而不是美国人的刻意谋杀,因为他的确是被美国人,一个普通的美国司机,碾于轮下,美国人的确是他致死的原因。但是我却可以去质问那位教授,谁是“你们的”中国?面对质询,他说,就是那个没和我们在朝鲜打仗的中国呀。我说,你不知道我们只有一个中国?他回答说我只知道曾经还有一个“他们的”中国,好像在说到别人家的一条什么宠物。对刚从国内出来的人来说,这简直不啻于对我们人格和国格的双重侮辱,我不得不对他上上他的政府已经承认的“一个中国”的政治课。
不管怎么说,除了这点梗塞,这位先生对大陆中国,对大陆来的中国学生还是毫无恶意的。只不过,人们是很难丢弃他们脑中已经形成的观念形态的,包括他们和我们自己。五十年前,别说“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就光凭“打倒美帝国主义”,我们也会绝无二话地跨过鸭绿江!我们的理解中,这不是仅仅为着长期短期的利害,更是为了我们信仰的主义。我想,当时的美国人,十有八九也是同样的冲动,因为大家无非是一扇镜子所映出的两面,只不过我们的手性是左旋,他们是绝对的右旋而已。
两方交战,那些“战争贩子”们,就是仗着分开的人民的各自对世界的解释,来向各自的人民兜售他们可或不可告人的战争传票。为了这个主义,为了那个目标,为了还有的什么理想,同志们,冲啊!如果我们现在仍然拒绝接受“战争只不过是政治的继续”这一经验的总结,那么不妨把它说得更清楚一些,战争只不过是政治的实践,尤其对枪杆子神话的朝拜者,打出一个红通通的新世界,难道不是我们的本意吗?争说是谁先打,并不能解决谁挑起战火的问题,虽然那应该会有水落石出的最后结论,可有谁来说说,谁个是不想打的“战争贩子”,谁个是不想跳的“玩火模范”,谁个是不想预谋在先的“和平君子”?只不过到处都有真玩和被玩的主家,千万别把自己在战火近旁被放大了的影子看得太真切了去。
即使我们曾经认为我们是真玩的行家里手,即使我们从来都为我们没有输给武装到牙齿的美国鬼子而自豪,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随着历史事件的本来面目一点点地汇集起来重现历史的真相,我们的认识也渐渐清晰起来。这就如同你原来是站在一头大象的身边,即使你不聋不瞎,对于象的认识也只能跟用手摸着的感觉差不多,只有当你离它渐远,猛然回头,你才会有全象的概念。
一辆黑色的庞大的摩托从我的左侧超越,我偶然向那车上□了一眼,就不由得仔细打量起来。那骑手竟然不是经常可以见到的那种黑皮夹克装束的那种,但吸引我的不是他淡色的很整齐的休闲装,而是他头上的那顶安全头盔,很少见过那样的。怎么给你形容呢,其实一句话就够了,就是那种美国兵戴的钢盔,只不过不是钢做的罢了。再加上盔沿下的一副墨镜,我几乎是想也没想就脱口而出:“美国鬼子”!可不,在朝鲜和我们的战士对阵的,就是这样子,而且不仅是这个样子,根本就是这些人,“如果不是你,也是你爸爸”,能有错吗?
我们两国的人,为什么一定要陷入世代相杀的困境。对,是政客把我们拉下水,但政客们都变成了“战略伙伴”,我们却还在敌意耿耿,为什么?
我对来到寒舍作客的美国朋友说,看,这是我从中国带来的唯一的美国货──那是一只不锈钢的餐具,上面有证实我的话的真实性的一行铭文:U.S.,打在把柄处。而且,这不是普通的美国货,而是地地道道的G.I.,(GovermentIssue)。它怎么来的?当然是战利品了。我们今天能够成为朋友共聚一堂,也算是不打不相识吧。
我现在给美国朋友说,我们之间,为什么有过战争?那已是我们所不能控制的历史,但是,我们应当共同努力,制止一切可能的中美重战。可要放在几十年前,我是不会这么说,更不会这么想的。过去一直相信,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就是消灭帝国主义,尤其是我们的头号敌人美帝国主义。为了过激的“好战”言论,我曾几乎招惹过麻烦。比较现在我的一系列说法,年轻人会不相信它们竟能出于同一个大脑。
我难道就不知道,是美国人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难道就不知道“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我从根本上就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解放全人类,还用得着抬出对方先开第一枪的遮羞借口?当年,我们的思想模式就是这么简单,现在想来,那只是千篇一律的少年不知征战意。
怎么会有几乎是南辕北辙的变化?是因为世界变了,还是因为我们自己变了?两者都有,但又不是这么简单。是包括我们在内的世界,每一分钟都在变化,而我们的脑子却往往是最后的变化的改造对象。不是老百姓愚顽不化,而是民间本来就没有或者不允许有自己的思想。什么时候民可使知之?于中于美都是一样,那就是基辛格秘访中国,两国的关系已经内在或在内大变之后。好在国人由之已惯,你说是敌人,他就是万恶的头号敌人,你说是朋友,他就是亲密的战略伙伴,大家反正不用动脑作什么思想转弯,只要动嘴一贯地紧跟高举就行,至少不会犯大方向的错误。
但是,稍微细发一些的研讨告诉我们,不是思想在变,不是世界在变,而首先是利益在变。要不然我们现在的、业经纠正的官方思想假你的口说出,就叫做: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多么没有原则的原则,比修正主义还正确的修正。我没法不同意如此的准则,但你必须把光辉灿烂的毛泽东思想重新从头改写一番。因为毛选的第一句话就太缺少这种辩证的基础,只反映旧世界绝对的死板。你要不要把它重写为:“谁是我们眼下的敌人,谁是我们眼下的朋友,这是我们眼下革命的首要问题”?
这就是题目中的第一个字,变。
这变,是辩的物质基础,又是辩的掩饰对象。究竟怎么变,还需要加一番分析。是量变,质变,渐变,突变,人变,我变,到底是哪一种变,是谁在变?是帝国主义尤其是美帝国主义在变,放弃了其反革命的本质,变成了革命人民的朋友?还是社会主义尤其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变,显露出反人民的特色,变成了人民的敌人?没有永恒,是因为没有原则;强调利益,是因为获利过多。还记得吗,无产阶级失去的,只能是自己的锁链。
所以,不是人变是我变,不是原则变化而是利益变,利益是没有原则的。说原则没有变,是因为原则不会变,原则只会被丢弃。那么,是突变,还是渐变?某一天清晨起床,发现美国出了个基辛格,他是我们的大救星?没那么玄吧?在中美关系上,也就是中共与美帝的关系上,变化是有史可循的渐进──远的不提,从“昨天有两个美国人要回美国去”说起。那时候我们为什么不高喊“一边倒”?那时候为什么要与美国人拉近乎?那不是朋友,那仅仅是利益,美国就是当时的利益的泉源,共产党要和国民党一样地利益均沾。沾完过后,我们才恍然认清美国人的帝国主义本性,要坚持与其一刀两断。而且断到翻脸在朝鲜“军阀重开战”。因为我们的利益现在是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只有一边倒,我们才会有那些──光玩火不帮忙的──朋友。
及至似乎是出于坚持某种原则两边都不倒,我们就成了光荣的第三势力,不对,是第三世界,的伟大领袖。这才叫不断造反,反反必造。不过,两间余一卒,腹背受敌,才真是荷戟独旁徨──可能又可以念为“何急”独旁徨,你没见那所荷之戟明明是柄出三叉之戟。
怎么办?无非是重新选择“一边倒”。孰重孰轻,孰弱孰强,孰仇孰亲,这么一掂量,头号敌人就成了新的意中人。这次不是利益使然,那是不断革命的“原则”: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对象就是封资修,这回修正主义是我们的死敌。
有了变,我们就有招,满楼红袖招,这才是题目的点睛之处。
是我们招帝国主义,还是帝国主义招了我们。为了公平,我们就说“相互招引,一拍即合”算了。我们招了洋女婿,又还是大款,反正不吃亏。人家呢,想是招安了一群好战土匪,从此天下太平,说起来也是很社会化的策略。那么,你要说了,可当初打的是哪门子冤家?现在招又追随的是哪门原则?这你就未免太小器了。
这一个“招”字,实属中华文化之精品。你可以说它是招数,是策略,是战术;你又可以说是招引,是呼唤,是亲近;你还可以说是招惹,是挑斗,是玩火;你更可以说是招认,是承认,是认可。变招,仅仅两个汉字,一下子就包括所有这些,你相信不相信?
先说策略之招。当初打是战略,现在招是策略。有变招才是高招。打的时候是因为我们背后有的是靠山,哪怕是我们自以为;招的年代则是因为我们不幸有点“丧营”,不要说丧家,家里明明是处处莺歌燕舞。战略与气势,能不随底气的虚实而相应变化吗?
招引的招,是一个具体的动作,要明白无误地表达内心意向,既不能叫对方产生误解,更不能叫对方踌躇不前──要达到“招之即来”的效果。那么,唯一的“高招”就是用乒乓球拍子招一招。不但招来了美国乒乓球队,更招来了基密使一人,后面源源不断地,来的都是意中人啊!我们还不就等着在书房里对远程而来朝觐的诸侯施一面之恩惠,叫他感激涕零,永世难忘。比起我们自己去觐见斯大林时所受的轻慢无礼,真是大出一口冤气!更别说这不端端是我们的头号敌人!我们若不变,能招来这么大的冤大头,对我们磕头作揖?
说是招惹,我们倒是真正的变了招。五十年前,一付志在必得的架式,金丝猫三位一体的招惹之势,眼睁睁地已成故事,现在只剩下息事宁人、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心劲,真是不可同日而语,能不变招?
那么又有什么可招认的?变招,在敌友策略的变化之后,我们见到利害的指引,真正承认的是原则的丢弃。至少是承认原先的抗美,现在的招美,都是一种对第三者错用情的反复。恩亦于斯,恨亦于斯,见宠见弃时的两个极端,心里其实是一根老筋。只不过,这一回呀,中美两家,都走了“政治是军事的继续”的一套棋,军事上的尴尬境地,把同病相怜的人儿牵进了爱河。
就这就算交题了,就算是把变招讲完讲透了?别介。最后的一“招”还没端上台面呢。
还有人记得批林批孔批水浒?那林孔关水浒鸟事?批就批在投降,批就批在招安。伟人为何这么大一块心事于招安?因为招安就是招降纳叛,会不会有人在韩战五十年后说起降提起叛?这后账将是如何算?不想才微叹内心一疚,就被不孝不肖的,拿了鸡毛作令箭,歪批起老邓的假投降,就将错就错下去吧。
什么叫招安?古人说得真切,就叫作,“要作官,杀人放火受招安”,里边门道深着呢,要不然我们一下子就登上战略伙伴的客座,还不是因为我们曾经显现了自己的实力。就算我们叛的是修正主义,也没有投降美帝,那个我们曾认为温暖的社会主义大家庭,后来又为挽救其颓势而用尽气力的社会主义阵营,它的溃于一旦,就不是这变招的直接后果吗?
谁能说一个战略伙计与另一个伙计的战略成绩会没有一丝瓜葛?即使我们不愿也不会把我们的变招归入“战略投降”的概念之下,你能阻止那些坐收招降纳叛之效的政客如此归纳?要不然从战略死敌到战略伙计这么大的圈子,怎么能兜得过去?
无论如何,变招、招变实在令人伤透脑、伤透心。
活着的人当然可以变,甚至可以自由地变招,或曰变换花招。可怜无定河边骨。当初为了原则跨过鸭绿江时,犹是春闺梦中人,到头来利益的浪头涌来推一旁,方知利益比人强。人家的利益都一天变幻了几百回,老百姓还在心中念着猴年马月的旧皇历,心绪耿耿然,放不下旧结蒂。真是不知为何苦来着。
对着三八线,对着年年岁岁的秋叶,对着重重叠叠的烈士遗□,我们怎能不感到内心的沉闷。这是一场战争,一场中国深深卷入其中的战争,一场中国人伤痕累累的战争。即使我们没有输掉这场战争,难道我们又有什么特殊的光荣?说这场战争该打还是不该打,两者都已是历史的假设,不会倒退回去重演。志愿军所竖立的丰碑,又是历史的事实。关键在于怎样评估我们的付出。我们即使说,中国用血肉长城阻挡了帝国主义阵营对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军事侵略野心,我们不也还是白做功一场,实肉做了一场虚功。到头来我们自己先背弃了那个大家庭,而且堡垒它可是先从内部攻克的,或者说是被内部的人民抛弃的。我们的唯一功绩,就是象我们的战斗英雄黄继光一样,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做了一回“护花使者”,好让这朵奇花异芭,把它自身的破灭留待历史自然的揭示。
到如今,花既败,叶已残,护花使者的心愿虽然未能长存,但护花的执着与奋激,将永为后人和世人同等的景仰和钦慕。我想,战争是过去了,但是,如果这场战争没教会我们些什么,我们才真正是白白地辛苦了一场。你说你学了些战例,以防下一次的战事;我要说,我学了些思想,想的就是怎样防止下一次的任何主义把我们的民族拖入任何一场战争。思想不是深化,倒绝对是浅化了。要打,要流血,必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切身利益,而不是为领袖──希特勒斯大林毛泽东,不是为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不是为全人类──解放全人类或奴役全人类,甚至不是为全中国──大一统或大统一。
前后两下相比,怎么会变得如此,无得一分豪气?还不是因为我们心目中曾经的远大目标光辉口号实在经不住太上老君的炼丹炉,熔去高贵华丽的画皮,露出狰狞腐烂的内质,化成一滩污秽浊渣,叫人惨不忍睹呀!
还有没有理想?有的,但是不那么远大宏伟,只不过要把简单的人,人的价值,人的生命,人的生活,从主义和领袖的阴影里拉到阳光下。
这就是我的原则,也是我认定的利益──在那场战争的五十年后。
三八线上,看以往我们认为的阴阳两界如今正好打了一个颠倒;
放眼秋色,叹一句老话,“少谈些主义”,不要再玩什么花招。
<<万维读者周刊>> 第59期 (00/10D) www.DZZK.n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