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自己也只能做到修身,却也齐不了家,所以他离了婚。严格地说处理不好家务,身也就修不到位。
孔子一心扑在教育上,同时还要车辚辚马萧萧地周游列国奔走游说推销他的思想----儒教。
可是他的妻子兀官氏对于他的理想抱负不理解,那当然也就不支持了。不支持也就罢了,她还絮絮叨叨地说些不中听的话,嫌他不管教儿子,不做家务,见天如丧家之犬尽瞎跑,没给家里带来星点好处。
可孔子那,也没修得宰相肚子。别说撑船了,就是兀官氏这些唠叨也容不下,结果一纸休书就将她给打发走了。不过那时有没有纸我也含糊,反正就是给休了,拿现在的话说就是离婚。可是两千多年前孔圣人做的这件事我觉得就不够仁义。当然也许那时的婚姻氛围对离婚女子比较宽松,我没研究不得而知。
离就离了吧,可是孔子觉得还不够,还不解气。他是注重精神生活的,怎么也得把他那点事上升到理论上落实在文字中在精神层面上留点东西吧,于是开口就来了一句“惟小人与女子为难养也”。结果这句话生生地陷害了女子两千多年,被小人活活地利用了两千多年。当然孔子也有凡人的一面,小人的一面。可他的这一面却借着圣人的光芒被小人时常发扬光大。时间角度天气合适了,没准就能像十五的月亮,滚圆溜亮。
休也休了,说也说了,但是还不够。兀官氏死时儿子伯鱼哭母他都很不高兴。这也太没有人情味了。《礼记》记载:“伯鱼之母死,期而犹哭,夫子闻之曰:『谁与哭者?』门人曰:『鲤也。』夫子曰:『嘻!其甚也!』伯鱼闻之,遂除之。”都说孔子是个很有人情味的人,可是他对兀官氏为何如此不宽容哪?
我猜想孔子与兀官氏若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他是绝对不会离婚的。离婚对孔子来说是一种生活上的解脱,但是在精神情感上还是留有缺憾。这就是他耿耿于怀之处,仁义不起来的地方。所以也就难免小人了一把。
前几天看过一个消息,说今年中秋节恰逢孔子诞辰2555周年。北京180对夫妻28日面对孔子的画像重新来了一次宣誓,誓言是“永不离婚”,以此来表示他们将对婚姻的忠贞。
我看后开始颇有些尴尬,哭笑不得。
最后还是噗哧一下笑了。
[2006/10/7.阴历八月十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