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边草 燕支草 |
|
杨柳岸
|
古诗词中经常见及的“边草”,生长在边地。这是一种辽远的植物,当它出 现在有关离别的诗词中,会勾起人们对生命有涯与聚散无期的喟叹。古人的感伤, 甚于今人。因为离别,意味着音信全无,到时的相见,可能是隔世的痛泣。
古人想象草木一样,一春一秋的枯荣,永不死去。他们对边草的关爱,甚于 诸草。因为边草有别于诸草。它最初夹在诸草里生长,人们很难认出它,看不出 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唯有细心的人知道:质地坚韧的那一种,就是象征着真正人 格的边草。到了秋天,边草变白了变干枯了,边草变老了,唯有耐心的人等到那 个时候。
在盛唐时代,边草变白,好男儿就要出征。 边草是健马最喜欢的一种食料, 马肥兵壮,好打胜仗。“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边草是好男儿的草,白 了好男儿的少年头。
燕支草,是女儿草。唐人韦应物作《调笑令》,中言及边草与燕支山,都在 今甘肃境内。如此说来,边草是西北的植物,距中原十分遥远,难怪边草于词人 笔下,成一种浓郁离愁的寄托。
燕支,现今叫胭脂。面纱一撩开,人们都知晓,它可作妇人涂红颜面的化妆 品。燕支,是如何地改为胭脂的,猜来是红粉中的知己所为。但因之得名的燕支 山,并未改名胭脂山。我知道它又谓“焉支山”,却不知它是否具女儿般的婀娜 山势?
胭脂有泪,却是象红烛。寒夜剪烛的,却尽让人臆想美貌绝伦的妇人的独处。 又想起边草,白了头的边草,白了头的好男儿。古来为了争夺这座燕支山,几番 残绝厮杀,便是因于燕支草,却不知红颜祸水之词可妥当?匈奴失燕支山,悲歌 道:“失我燕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
边草边草,边草白了,胭脂红了,泪流多少?血流多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