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父亲。
昨天下了一天的雨,更想。
今天是父亲节,一早起来就给父亲打电话,父亲仍然象往时那般,身体好吗?还是那么忙?早睡了吗?还喝酒?肉不要吃那么多吧?需要些什么书?每次都是这样的问题,而我每次听了,眼精都会热。
想写一下我的父亲了。
关于父亲,能写的东西很多。比如西南联大,比如清华,一路的从北方走来,走到南方那个城市。
记得4岁的时候,我翻父亲的箱子,不小心将他的一枚鸡血石图章打碎,母亲看了,大惊失色,她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我很委屈,盯着母亲不说话,泪水冲出眼眶的时候,我还在想,我就不比一枚图章珍贵?此时父亲刚好下班回来,见我们母子对峙而立,就问我“然儿,什么事儿?”母亲说,他把你那枚图章摔坏了。父亲听了,很淡然地问,是哪枚?母亲说,闻先生那枚,父亲听了,也没说什么,他摸了模我的头,然后对我说,算啦,不碎都碎了,以后小心些就是。
这件事情就这样过去了。直到好多年之后,我读到父亲写的一些回忆文章,才知道母亲说的闻先生,就是闻一多先生,父亲在文章里详细写了闻先生为什么给他刻这枚图章,最后讲到这枚图章的失去,父亲也是用“可惜我是个不懂珍惜的人,碎了,就碎了。也是的,我不配先生,又怎么可能会保得住它呢?”至今我仍记得当我读到这段话时的那种心痛,永难痊愈。
其实,父亲的很多往事,数起来都是蛮让人感兴趣的。比如讲当年在西南联大时教杨振宁学讲广东话的一些趣事,还有如朱自清、沈从文、王力、陈寅恪、吴宓等一批教授的癖好等等,都是父亲这些年和我聊天的话题。不过,在我的记忆里,“父亲”给我影响最深的,倒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一件很小很小的,小到可能父亲都不会记得清楚的小事。这件事在我以后的人生中对我性格的形成以及磨炼可谓受益一生。
我是父亲晚年所得,在我们家三姐弟中,我最得父母的惜爱。那件事发生的时候,我大约只有四岁多不到五岁,正是“文革”最乱的时候。那时我们在南方某所大学校园的东面,这是一座半中半欧式红墙绿瓦的老屋。老屋後面是一大片的竹林,竹林里阡陌交织,踩着厚厚的竹叶和脆脆的竹壳,劈叭劈叭地穿越竹林就是学校的北门,门外高高矗着刻有学校名字的石牌坊,牌坊侧面是一座古色古香砖木结构的"风雨亭",倚着亭边,是半拱的木桥,以及浮浮沉沉的码头,从码头乘电船,大约是半个锺的工夫即可达城的中心区。
母亲说,父亲那天是送一个同事回我们家乡躲避红卫兵的楸斗,为了不惹人注意,父亲和母亲约好,上午把同事送回家乡后,下午就赶回来。我们知道父亲去办一件大事是从母亲嘴里感觉而来的,因为母亲在父亲出门之后,还一再给我们弟兄交待,假如有人问父亲去哪儿了,就说不知道。凡是经历过“文革”的小孩都知道,父母一再叮嘱我们说不知道的事情,都是大事。所以,那天家里的气氛很紧张,姐姐哥哥和我在母亲面前走路都不敢用力。到了傍晚,天开始是晦暗,很压抑,加上父亲还没回来,我们都有些紧张。那时我们家家规很多,其中人到齐了再开饭是母亲定下的铁打规矩。天渐渐黑了下来,外面下起了沥沥小雨,姐姐和哥哥到隔壁的小朋友家玩去了,家里只有我在陪着母亲。我记得母亲是坐在饭厅里做针线活儿,但母亲的心根本不在这些活上,她的眼睛总是很慌张地盯着窗外,我动也不动地坐在母亲的对面,母亲看着后屋那片竹林的时候,我在她眼里读到的都是期盼与担忧。按往时,进城的父亲会从那条弯曲的小路冲出来的。不过这只是往时,那天晚上没有。
“妈妈,我去接爸爸,也送个伞吧?”
母亲回头看了看我,她稍为犹豫了一下之后就点了点头。
穿上小雨衣,再带上爸爸最喜欢的油纸伞,穿越被风雨摇得嘎吱嘎吱响的竹林,在"风雨亭"廊檐角那盏摇摇摆摆的昏黄路灯下坐了下来,凝视着江的北面,祈盼小电船能快些出现。记得那天风力大约是三、四级左右,那雨在江中被风一吹,好像一整块布,飘飘扬扬之间,把天与地裹得紧实起来。我在风雨中打了几个颤,怀里的油纸伞却抱得更紧更紧。两盏昏黄的灯从江那边射过来,灯在雨幕中摇来晃去,我知道那是电船的射灯。踮着脚,隐约中看见电船的影儿,在江中心划了一个大大的弧,之後就向江这边的码头飘来,船过了江的一半,两盏射灯像两把锋利的匕首,"噗"的一下就把雨幕破开,那灯却再也不是昏黄,而是显得耀眼炫目。电船单调而又低沉的发动机声,在电船靠近码头时骤然遏止,船体借着惯力向码头靠近,在离岸也就只有80公分距离的时候,船舷上的一个男人纵身一跳,稳稳当当地跳到码头这边,手上带着的缆绳,也就牢牢地捆在了码头的缆桩上,电船似是有点不甘心,猛地向码头撞来,但被码头上挂着的橡胶轮胎一挡,也就悠悠地倚着码头飘来荡去。
电船分三格,头尾两格是没有座位的,骑自行车过江的人推着车侯在这两格中,而没骑车纯粹过江的船客,则是乘坐中间那格。电船靠岸後,水手先是放行头尾两格的骑车者,那"当当"的自行车碰撞声,完全能使你想像得到人们争先恐後的情境。好不容易等骑自行车的人群走完,水手才懒洋洋地打开电船中格的门,我冲至浮桥囗,盯着一个个鱼贯离船的船客,怀里那把油纸伞仍旧是干爽的。父亲走在人群的後面,他身后跟着3个戴“红卫兵”袖章的年轻人,刚上浮桥,父亲听见我脆脆的喊声,既愕然,又流露出少少的赞许与感激,他回过头,对身后的一个年轻人不知说了些什么,那人听完父亲的话,就把眼光看过来,很犹豫地落在我的身上,我看见他点了一下头,嘴唇也似是嘀咕了一下,之后父亲就快步向我走来了。
“然儿,是妈妈叫你来接我的吗?”父亲走到我的身旁,还象平时那样用他宽大得手摸着我的头顶。
“是我自己要来的!”我很高兴地对父亲说。能等到父亲,能能马上回家,能一家人团团地围坐在火炉边吃饭,那是最高兴的事情了。
“真是乖孩子啊。”父亲看着我点头说着:“爸爸买了一件礼物给你”父亲攥着拳头,显然手心里有一件他说的礼物。
“是爸爸专门为我去买的?”
“当然。”
我仰起头,盯着父亲因得意而变得烁亮的眸子,心里漾起一股温馨的暖流。
“那会是什么样的礼物呢?”我摇着父亲紧握的拳头,踩着那条鹅卵石小路往学校里面走,那三个人亦步亦趋地紧跟着我们。
“真的猜不到?”进了学校门囗的时候,父亲停下了脚步,油纸伞下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却显得很精彩很慈爱。我极无奈地摇了摇头,父亲要我闭上眼,摊开小小的手掌,一柄橘黄色的、细小细小的牙刷放到了我的手上。
“咦,干嘛要送我一个小牙刷?”我仰起头问爸爸。
“从今天起,你应该学会自己刷牙了!因为你已经长大了,不能什么事情都要别人帮你去做,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做好!”
“我已经长大了,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做好!”这是一个下雨天的傍晚,父亲送我一柄小小的牙刷後向我宣布的。
到了那条转向我家的小路,父亲停下脚步来,他对我说:我还有些事儿,今晚可能回不了家,你先回去吧。告诉妈妈,我没什么事,不用耽心,你们姐弟也要互相照顾好。记住了,你长大了。
我很觉失落,因为当我将父亲接到家门的时候,他却要和我分手。我失神而又无助地向“家”的方向走了几步,回过头,风雨中的父亲仍然站在那里向我招着手,那蠕动的嘴唇分明还是那几个字儿:你长大了!
顺从着父亲的意思,我转身就向家里走,快到家门的时候,再回头,烟雨中只有父亲的背影,就这样刻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没有想到的是,当我在这个晚上和父亲分手后,再见到父亲时,已经是3年之后。也就是父亲在干校被宣布解除审查的另一个夏夜了。
人生中可能会历经很多事情。或大事。或小事。或开心事,或悲伤事。这些年来,经历的事情多了,人就会有种麻木。只是,再麻木,都不会忘记这件事情。从没有一件事情,可以这样深刻地影响着我。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我有什么不开心,又或者在人生道路上犹豫不决的时候,我总记得父亲撑着油纸伞站在风雨中笔直的身躯,他是这样的刚劲和自信。那年父亲近60岁了,差不多大我一甲子,但父亲与我却好像从没有年岁上的差距,他首先是我的朋友,然后是我的师长,最后才是我的慈父。直到现在,父亲今年90多岁了,仍然是如此。我在成长以后的日子里,一直有过这样的恐怖,害怕步入暮年的父母,有一天会这样忽然离去。还有一段日子,我好想快点结婚,快些要孩子,这样可以使父母在有生之年,看到我成家立业,也好有分安慰。但是,这些后来都被我证实,不是父母最希求我的愿望。这样我又在想:其实父亲在我人生成长过程中并没有予我多少耳提面命的教诲,也没有给予我任何成长的压力,但童年飘雨的那个傍晚,却根植在我心灵的最深处,直至影响我的一生。有好几次当我身处绝境的时候,也是傍晚,天空也是飘着雨,我冲到野外,在雨中寻找童年的那个晚上,我分明听到父亲那亲切而又自信的声音:
“你已经长大了……”
“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做好……”
是啊,父母所要求我的,不就是这些么?
感谢上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