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谢盛友->正文
 专栏新作
 - 没有国父,哪来国母
 - 谢盛友:莫将南方粥
 - 谢盛友:《新京报》
 - 谢盛友:宪政面前那
 - 谢盛友:宪法顶个球
 - 谢盛友:为难中国左
 - 谢盛友:欧洲海盗党

 
 
双螺旋魅力

谢盛友


 

双螺旋魅力
 
作者:谢盛友

大姐来电,很高兴的样子,她说:“小静参加澳大利亚数学比赛,获得全澳州第一名,堪培拉大学约见,之后又考上墨尔本最好的高中,再之后考大学时,总分获得全澳州第二名。……”大姐到澳州闯天下,走时小静还小,寄宿在国内的所谓“贵族学校”。小静一直读书很用功,成绩优秀。两年前到澳大利亚后,大姐为了补偿她将亲生骨肉“遗弃”在国内所造成的母爱,对现在身边的小静除了严加管教外,就是送到补习学校强化训练。大姐总觉得心,欠小静一大笔债,这辈子怎么还也还不完。
刚到澳大利亚的时候,小静英文跟不上,到英文补习学校“恶补”不到半年,小静的英文进步巨大,口语讲得很流利,而且语法词义掌握得很好。以前在电话里大姐经常说,她最大的愿望是让小静读好的学校,读好书,哪怕再辛苦她也心甘情愿。大姐在澳州毕业后,到洋人公司任会计,为了小静当然也为了她自己,她做两份工作,起早摸黑,想多赚一点钱。大姐送来小静的喜讯后,左右嘱咐我,不要心痛钱,自己没有时间,应该让子女到强化训练学校去多读书。
澳州华人众多,仅墨尔本就有二十多万华人。中国人个个“望子成龙”,于是澳州各种各样的强化补习学校应运而生,这些学校多是华人办的,有补习英语、数理化的,应有尽有。小静在的补习学校,英文授课老师是澳州人,其他的数理化老师均是中国人,他们或在大学任教或在澳州人公司任职,周六或周日到补习学校兼课。
大姐以为德国也应该有这类强化训练学校,于是鼓励我把儿子送去“恶补”。我不知道德国其他地方有否类似这样的学校,至少我知道,在德国中小城市没有,要开设这样的班级也很难。华人少,基数小,在一个城市,要找到十个同一个年级的华人小孩,很难,而且并不是每个同一个年级的小孩都需要补习,也并不是每一个小孩都愿意补习。将来在德国的城市,若华人人数多起来,可以考虑办这样的学校,一定有市场,校长可以赚钱,家长也可以圆“望子成龙”之美梦。我居住在班贝克这个小镇,所有中国人屈指可数,没有这类补习学校,也免做“望子成龙”的美梦。
现在有一种时髦理论,双螺旋文化。一个人若在两种文化背景下成长,那么他的智慧超出常人。研究者指出,多数在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人,具有双螺旋文化基因。比如犹太人在美国,他们既有犹太文化基因,又受到美国文化的熏陶,因此这些人的智慧比常人高。观察一下华人诺贝尔获奖者,比如杨振宁、李政道、崔琦等,也是携带双螺旋基因。他们在中国读了高中或大学,已经接受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到美国后再接受西方文化,并且由于竞争激烈,华人生来努力奋进,因而出类拔萃。再看在美国“洋生洋长”的华人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尽管有某些优秀者,但因缺少中华文化的那根螺旋,故无法与双螺旋者比美。
双螺旋可能是魔方,也可能是迷信,但是,受过中国“填鸭子”教育的中国小孩,知道读书的味道是什么,可以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苦”。受苦的中国小孩到西方后更加奋进,因而更加出类拔萃。从这方面去理解,也许更能说服人。
英美、澳州崇尚“精英”教育,乐于培养尖子,于是设立重点小学、重点中学、重点大学甚至在重点学校,还增设重点班级,重点班级,又设“重点人才”,层层挤牙膏。德国过去不走“精英”路线,讲求均衡发展,因此反对设立重点学校、重点中学或重点大学。精英教育出人才,美国培养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但均衡教育不误人才,日耳曼文化也培育不少诺贝尔奖和优秀科学家。但是,2006年开始,德国开始时髦“精英”教育,也设立重点大学。

写于2000 年 8月, 修改于 2007 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