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欧华人示威游行感言
俞力工
19日,欧洲华人为支持国家举办奥运,为反对西方社会将奥运泛政治化,而在各大城市举行同步游行示威活动。
以笔者居住的维也纳为例,当日即集合了2000华人左右,所占之比例,以该市1万多华人人口计算,可谓之相当的大。
尽管,主办人事前通知了十多家媒体,并为接待媒体人员做出适当准备,游行期间除一位摄影师捕捉若干镜头、以补充其报社的有关奥运的专题讨论外,不见任何其他媒体人员出现。自然,待游行活动结束后,该国电视、电台也基本漠视该游行示威的存在,而只字不提。
至于维也纳市治安当局的安排,也颇为匠心独具。除了规定内环大道上半公里长的游行路线外,车辆均必须改道行驶。换言之,游行队伍除了接触若干徒步逛街的游客之外,与维也纳市民完全隔绝。基于此,就"对外宣传"效果而言,大体为零。
对此,游行参加者的反应不一。绝大多数群众对华人能够集体发出抗议之声感到无比兴奋、自豪;少数人则对媒体的冷淡反应感到愤愤不平且无法理解。
其实,早于游行示威行动筹划前,笔者曾向多位活跃分子提出如下意见:
奉劝各位对举办游行示威活动多加考虑。
当前欧洲仇外气氛浓厚,一般老百姓不喜欢看到外国人聚众活动,此其一。
即便举办游行,或座谈会,我们发出的微弱声音也不能改变奥地利国家政策、媒体立场,更何况,又可能给媒体提供一次冷嘲热讽的机会。此其二。
如果他们变本加厉,把箭头转向对付华人企业,动辄以黑工、查账明目进行骚扰,后果不堪设想(90年代初曾发生过一次,数月间餐馆营业额遽然减少一半)。此其三。
这次反华活动是项西方国家的集体行动,目的不外是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减轻国际市场上对发达国家的压力。只要国家不为所动,海内外华人团结一致,迟早会突破他们的媒体围剿。或许,当前以静制动,让西方老百姓自己发现其媒体的不公与倾向性是个最好的办法。据观察,起码西方体育界已开始对泛政治化的现象表示强烈反对。(按:欧洲的学术网站也于近日出现大量批判其媒体炒作的论文)
这次奥地利媒体并没有对该项活动进行冷嘲热讽。这当然是远远好过笔者的悲观预期。另一方面,却也不难预料,这些活动的图像传寄国内之后,一经广为宣传,也多少可以发挥点加强内部凝聚力的效果。但是,整个问题的症结在于,中国人在国际上的处境极端孤立,中国人在主流媒体领域的话语权基本等于零。甚至,主流媒体只欢迎反华的声音。如果说,透过这次游行示威活动,大家能够认识到这是项无效劳动,进而,能够摆脱自说自话、精神胜利的心态,或者,更进一步地思考如何突破国际孤立,那么,或许3月19日还是个值得让人纪念的日子。
近年来,西方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可说是无孔不入。从贸易倾销,到出口有毒商品,到指派留学生与科技人员偷窃情报,到违反人权、种族灭绝、文化灭绝,到效仿希特勒利用奥运展示强权...等等,不一而足。尤其发展到当前西方公、私媒体对中国进行全面围剿的地步,我们大可相信,中国与西方的矛盾已无法推诿给少数政客与右派记者,而是已达到全面对立的地步。
笔者必须指出,中国出口商品多按欧美买方的规定而加工出口;历史上盎格罗萨克森民族所强占之土地,种族灭绝不但最为彻底,甚至连猛兽都濒临灭种、绝迹。至于弹丸小国如奥地利者,其犹太人人口从20万"削减"为6千左右,也无法与200万藏民增加至500万相攀比。至于文化灭绝,在当前备受文化商品、商品文化侵蚀的时代,无论欧洲、中国都在迅速丧失其文化认同与传统,更何况每年容纳500万游客的西藏。
既然如此,为何发达国家此时此刻突然遥相呼应对中国集体发难呢?原因无它,过去,或说中国对外开放与进行改革的头20多年,中西之间的关系纯属互补性的劳资分工。此期间,中国靠密集、廉价劳动力所提供的商品多能够降低西方的生活开支与稳定物价。如今,随着中国经济形态的转型与综合实力的提高,其高尖端商品与服务已在国际市场对发达国家造成直接竞争。既然如此,就像西藏分离主义者试图最后挣扎一样,发达国家也必须及时采取行动、遏制中国的快速发展,而奥运会恰好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最大公约数。
鉴于此,中西的对立不会因为奥运的收场而收场。嗣后,藏胞的利用价值一旦消失,西方即刻会转换声讨中国的其他公约数。至于中国,如果能够侥幸屹立不倒,则西方迟早得接受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成为正式"玩家"(player)的地位,也必须学会在睡榻之侧,容许中国人酣睡。2008-4-20
后记:笔者话声未落,西方媒体已开始炒作“中国商船向津巴布韦运输武器”的新闻。西方媒体一方面指控该批武器将用来对付反对党(BBC),一方面指出,如果反对党获得胜选,绝不至于采购这些武器(德国《明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