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3日至15日,以色列国庆60周年总统会议在耶路撒冷召开,除各国官方代表团外,全球各地共有3000多名犹太民族以及与犹太民族相关的有影响力人士获邀参加这次以“面对明天”为主题的会议,其中250余人在30多场全体大会与分组会上获得发言的机会,探讨“以色列国的明天、犹太民族的明天、人类世界的明天”。这是以色列60年外交史上的头号盛事,无论其规格还是规模都远远超过了犹太国历史上的任何一次会议。
一、以色列外交成果大展示
1978年,当以色列庆祝诞辰30周年之际,世界上只有50多个国家与犹太国建立了外交关系。30年间,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162个,而没有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只剩下33个(中文网上那个“五十多个国家不承认以色列”的说法完全错误),其中除古巴北朝鲜两个国际弃儿外,几乎是清一色的阿拉伯和穆斯林国家。30年前,东方集团的领袖国家如苏联、中国等均为以色列国的死敌,如今都派出官方代表团加入了国庆活动。30年前,以色列甚至无法在自己的首都举办盛大国庆活动,因为没多少人会来。那一年国庆活动的重头戏放在了美国,办了一场“群星致礼以色列国三十周年”的文艺演出,由影视界明星担纲主持。30年后的2008年,以色列国庆60周年总统会议的出席名单包括了以美国总统布什为首的十一国现任总统,数十名前国家元首与政府首脑,其中包括了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苏联前总统戈尔巴乔夫、捷克前总统哈韦尔这样的历史性人物。由于瑞士跟伊朗的关系,本次会议没有向瑞士发出邀请,结果瑞士外交部长公开表示“非常失望”。此外,出席本次总统会议的学术界、工商界、金融界的领袖人物更是不计其数,用以色列总统佩雷斯的话说:“这是一场智力奥林匹克大会”。
领袖人物来的是如此之多,以至于这些在自己国家里都是“民俱尔瞻”的元首们在这里似乎显得有些无足轻重。大会发言时凡提到国家元首,只有布什佩雷斯两人有幸被提到名字,其它十国总统则由“总统们”一词一带而过,至于政府首脑则根本没人提起。大会第二天晚上,我在主会议厅外等候进场参加“美国以色列 60年友谊”庆祝大会,突然有人从后往前挤,前面的工作人员出面制止时,却听见一个人说:“这是匈牙利总理,请让他先进去。”结果这位总理就从我身边挤了过去,而整个大会压根就没人提到这位总理也在此出席,不是他老先生排队加塞,我根本就无从知道。
大会第一天下午首场全体会为“总统们讨论世界的明天”。讨论会的参加者包括十国总统、外加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前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这场超级讨论会由英国前首相布莱尔主持。领袖们每人获得五分钟的发言机会,他们大多借此表达了对以色列国的支持,并阐述了他们对世界的明天的看法。拉脱维亚总统的讲话的主题是“我们向以色列学习什么?”他认为以色列国和犹太民族有三个地方值得人们学习:永远坚守自己的传统;永远面向未来;全民团结,精诚合作。乌干达总统的讲话则有点像个愤青,他认为全球化不一定是好事,当初把非洲黑人运到美国当奴隶便是在搞全球化,他并说当前的世界粮食危机是中国和印度的中产阶级吃肉吃出来的,以此作为全球化恶果的一个证据。来自太平洋小岛的帕劳总统说话胆子最大,他呼吁开发可再生的新能源,以打破那些垄断石油资源的国家对世界政治的操纵。戈尔巴乔夫讲的是俄语,我进场时忘了拿多语种翻译器,结果一个字都没听懂。虽然只是“前总统”,布莱尔却对他恭敬有加,他说这是两人第一次见面,他都不知道是该上前握手还是请戈尔巴乔夫签名留念。实际上,在本次会议上,戈尔巴乔夫应该说是锋头甚健,无论在哪里介绍他,都会引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和欢呼声。
本次总统会议的总统构成颇有讲究,其中绝大多数是前苏联东欧集团的新生民主国家的领袖(波兰、乌克兰、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等)。虽然类似德国法国这样国家的元首们不难请到,但老牌民主世界只有布什一人作为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次会议是新生民主力量的一种承诺,也就是表明这些国家将秉承自由世界的一贯传统,支持以色列这样的前线旗帜性民主国家。总统构成的另一个特点是展示地理跨度,除欧美国家外,三个非洲国家的黑人总统代表了非洲大陆,蒙古国总统代表了远东。帕劳总统则代表了太平洋地区。
因此,布莱尔在总统讨论会的总结发言中表示:“仅仅从今天参加会议的总统构成来看,你们也可以看出世界对以色列国的支持是何等强大。”从某种意义上说,他的这句话概括了以色列国60年来卓越的外交成就。
二、犹太民族全球实力大检阅
会议第二天的午餐会主题是“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讨论明天”,包括以色列总统佩雷斯在内的七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参加了讨论。参加者几乎都是美国犹太人,其中以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为多,此外也有物理学奖、和平奖等获得者。
佩雷斯在开场白中特意指出迄今为止每五个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中便有一个是犹太人,虽然并非其中的每个犹太人都保持着与犹太民族的紧密联系,但犹太民族还是为此而感到骄傲。的确,有能力在研讨会上一手亮出七名不同行当的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而且是清一色的本族族裔,世界上没几个民族有这等智力奢华。
虽然受到以色列会议组织方的优厚待遇,这些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言辞的锐利锋芒却丝毫不为之减弱。至少两位获奖者在讲话中强烈要求以色列政府大幅度增加教育经费,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经费,言外之意是批评以色列政府近年来削减教育经费的做法。以色列在几年前曾实施改革计划,大幅度削减政府预算,刺激经济发展。这场改革对以色列近三年来的经济强劲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不过由于教育经费也在被削减之列,因此招来教育界的不少批评。这两位诺奖得主显然事先跟以色列的同行们通了声气,借此向以色列政府施加影响。
不过Roger Bruce Myerson的讲话让我怀疑即使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即使是在这样的场合,也免不了会说昏话。他老人家宣称在获取全球和平的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表现出自制能力,只有表现出自制能力才能获取对手的信任,才能获得和平。他以此批评美国政府在反恐问题上不够自制,要以色列把耶路撒冷分一半给阿拉伯人,以此给世界做个自制的表率。我对他的善意毫不怀疑,不过对他的政治分析能力和文化理解能力不大看好,虽然他老人家大概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博弈论谈判合作理论专家。事实上,只有在谈判双方对“自制”概念的理解相同的模型中“自制”才有可能引发信任感,当理解上的文化差异被引进后,事情就不再那么简单。在某些文化中被认定为善意的“自制”可能在另一个文化中被认定为“虚弱”的标志,被看作是“全面出击,消灭敌人”的信号弹。所以,关键不在于美国以色列这样的国家是否有能力“自制”,而是在于恐怖分子如何理解这种“自制”。照我看,至少今天恐怖主义的表现没有Myerson的“自制——信任”机制施展的余地。
除了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外,出席本次会议的还有大批各国犹太实业家、艺术家、学者、政治活动家,包括来自欧美各地的大批犹太富翁以及各种犹太组织的领袖人物,基本上可以说是全球犹太精英欢聚一堂,全面展现了全球犹太民族的雄厚实力。
三、中华民族与犹太民族关系的明天
在会议的三十几场全体和分组会中,一共只有三场是讨论犹太民族或以色列国与其它国家民族的关系的,一场是“美国以色列60年友谊”全体大会,一场是阿以关系的分组会,另一场便是题为“如何加强犹太民族与中华巨人的关系”的分组会。这场分组会的设置显示出犹太民族与以色列国对中国与中华民族的重视程度。
这场分组会的演说者包括了傅有德、钟志清这样出色的犹太文化的中国研究者与介绍者,也包括了中国官方代表团成员李国富这样的中东问题专家,连我本人,共有四名中国学者。犹太方面的演说者则有《中犹民族关系报告》的作者,法国犹太人瓦尔德,以及“犹太智慧”的远东传播者拉比托卡耶尔。分组会由以色列前驻上海总领事主持。每位发言者获得五分钟的演说时间。
分组会以对四川地震中死难者的哀悼开始,自始至终洋溢着两个古老民族间的友谊的气氛。无论是中方演说者还是犹太方面的演说者都强调了中以两国、中犹两个民族关系的重要性,其中很多人突出强调了中犹文化关系的重要地位,并呼吁在这方面投入精神与物质力量。两位犹太演说者特别强调了中华民族对犹太民族的善意,当拉比托卡耶尔讲到二战期间“有两万多犹太人在上海避难,其中百分之九十九幸存下来”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我们两个古老民族的交往史上,这是第一次双方的相关学者坐到一起,严肃认真地思考并探讨两个民族关系的基石——文化关系的未来。虽然一切都还在起步阶段,虽然所有的建议、想法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化,有待响应者的支持以付诸实施,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探讨本身的意义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将远远超出总统会议本身。
会议结束时,我的一位年纪轻轻就成为大律师公司高级主管的学生跑来告诉我,说这场分组会让她“非常激动”,未来她一定要为两个民族的关系做一点事情。我告诉她她的话让我非常感动,因为她让我看到我们所开始的事业的未来。
四、鸡毛蒜皮——平行逻辑的总统会议版
我曾经总结过犹太人永远弄不对鸡毛蒜皮的小事的平行逻辑思维。这次会议提供了另一个绝佳的例子。
一个规格如此之高的会议,一个看起来如此成功的会议,组织细节方面却乱得不能再乱。其中中犹关系分组会的组织更是极为典型。这个分组会原来是在中以学者的圈子里组织起来的,有关演讲内容事先都有沟通,讲稿也都是准备好的,但会议的主持人却是在开会前不久由外交部指定的。结果在会议开始前一天的预备会上,这位主持人拿出了自己的想法——一个意味着我们要在最后一刻重写讲稿的想法。无奈我只好在讲稿里加了一段东西。会议当天上午,主持人给我打电话,说的又是另一套想法,结果是我把加进去的那一段又抽了出来。会前集合时主持人又说“爱讲什么讲什么”,可到他老先生致开场辞时又把预备会上的想法拿了出来—— 弄得我讲稿上删了又加,加了又删,直到开讲前还拿不准到底该讲什么。
在发言顺序上麻烦就更大,傅有德教授原被安排压阵,他大概觉得时间还多,落座时便把讲稿留在了包里。不想讲员落座后,主持人忽然“平行逻辑”大发作,说咱们就不按原定顺序发言,就按落座顺序从左到右发言吧。结果“惨遭暗算”的傅有德教授来不及拿讲稿,只好即兴发言。
由于没有讲稿,傅教授没办法控制时间,加上他口才又好,原定五分钟发言时间足足讲了十分钟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急躁不安的主持人只好又是唉声叹气又是咳嗽清嗓地暗示提醒,一切无效之后只好递了个条子,才算解决问题。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平行逻辑”在现实生活中发生作用的经典实例。我们可以看到“平行逻辑”并不总是产生积极效果,它同样也制造错误和混乱,然而 “平行逻辑”的好处在于它总是打破“静态思维”的静止状态,逼迫人们的思维永远处于动态活跃之中,不断拿出新的办法,新的主意。
张平 2008年5月23日 于特拉维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