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德国共产党的演变
党内是必须要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任何一个政党,它的任务就是参与人民政治意志的构成。我有一些德国朋友是国会议员,他们说,比如星期一国会要表决“欧宝援救案”,各个党派的国会议员星期天连夜乘坐火车或飞机到达柏林,在火车里,他们要根据自己的政党利益想好第一、第二、第三,或更多的方案,他们也必须揣摩其他政党议员的可能方案。在国会开会之前,各个党派的议员召开秘密会议,妥协各种方案,一个党派必须民主集中制,在国会里必须统一出牌。然后各个党派再讨论再妥协,直至国会多数通过。
这就是邓小平说的,西方议会民主整天在扯皮,一点效率都没有。
上个世纪,国内“国情派”学者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但是,民主是不合适于中国的东西,你看,十亿中国人,八亿农民,有些农民根本不识字,叫他如何填写选票?
我认为,民主是个好东西,至少,民主是合适于中国共产党的东西,党内选举,你总不会说,党员也不懂填写选票吧?
让中国共产党党内先民主起来!党内民主选举,直至直选党主席。党内一旦放开民主选举,不同的派别就会根据自己的利益为诉求,为自己的派别说话,党内就会发生政治制衡,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每年我都会遇到国内来的洪堡奖学金的交流学者,他们很年轻,一般还不到三十岁,我常问他们:“你们是党员吗?” 很多回答是,为什么?因为同样的成绩,多了党票就多一份机会。据说现在差不多八千万党员了,逼近德国的整体人口。这些人口先民主起来,那是中国了不起的成就。
德国的共产党现在叫做“民主社会主义党”(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 - PDS),它的前身为“德国统一社会党” (Sozialistische Einheitspartei Deutschlands - SED),即原东德的共产党。
1989年东欧共产主义阵营瓦解,柏林墙倒塌,同年12月中旬东德共产党改名为SED-PDS , 1990年 2月4日正式改为PDS。两百三十万的共产党员,95%退出,只有少部分的党员从新组成PDS。民主社会主义党一如既往继承德国共产党、工人党、斯巴达克斯同盟(Spartakusbund)、社会民主党等的光荣传统。以维护工人的权益为政治诉求。对于东德共产党的改名,当时政界学界各有各的看法,批评者认为“换汤不换药”,支持者认为,有勇气改名,将来总会有改革和改变。
2003年10月26日在开姆尼茨(Chemnitz)的八大党代会上确认和通过了1993年制定的党的纲领:坚持社会主义的目标;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价值。
同时也修正:社会主义思想被原先的东德一党专制独裁者滥用,必须从新认识。党纲不设计、不规定社会主义社会的模式,党纲追求一种模式,即人民自主决定的合适于人类生活的模式。具体地说,就是经济自由、政治民主、教育平等、注重环保。
PDS主张社会公平公正,在德国是第一个党提出,保证东德地区的最低工资;也主张富人要多缴税,比如财产税;主张穷人必须有社会保障等。在外交上反对德国向外国派兵,所以主张取消德国的兵役制。
PDS在总结过去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政策上非常强调民主的重要性,认为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根本要义。 年轻的德国PDS既缺乏在资本主义政党制度下的生存经验,也缺少理论定位。德国PDS把东德时期认定为社会主义实践的失败,因此,为摆脱自身的旧标签,它试图淡化马克思主义。它不能接受右的传统的保守主义,只好向社会民主党靠拢。
德国PDS最大的有利因素是,东德地区与西德地区在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方面还存在明显的差距,许多东部地区的人对此表示不满,所以,东德是德国PDS的根基。在德国PDS里,党内传统少、民主大,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但是,年轻人因此有很多崭露头角的机会。在中央主席团中,几乎有一半都是年轻人,最小的才30岁。这对有抱负和有政治热情的年轻人来讲,德国PDS是施展其才能和理想的合适场所。
根据德国基本法的规定,政治党派的任务是参与人民政治意志的构成。在1998年的德国大选中,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在德国主流政治的挤压下,首次获得了可喜的竞选胜利:(1)该党在德国议会中共获得36个议席,在联邦议会拥有了议会党团;(2)由此而获得相应的6个欧洲议会席位;(3)在两个联邦州中进入州政府内阁;(4)突破了5%的得票率,取得反对党的政治地位,及由此而得到法律保障的财政拨款;(5)在西部地区实现了0选票的突破,使德国民主社会主义党从东部走向西部,从一个地区性的党成为真正意义上全国性的政党。
在2002年9月的德国大选中,该党几乎全军覆没。德国PDS在联邦议会中的议员人数从36席锐减为2席。竞选失败的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因为它不仅使德国PDS将失去国家的财政支持,丢掉了东部地区基本社会群体的支持,丧失了媒体的传播机会,也引发了党内对党的发展模式、道路、政策的严重分歧。大选失败后,他们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总结,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季希(Gregor Gysi)辞职,导致德国PDS的形象受到严重损害。在德国大选前一个月,媒体指出,季希等若干名德国国会议员将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对德国议员的旅行补贴卡中的资金额度,挪作私用。消息播出后,季希没有同党组织打招呼,就立即发表个人声明,宣布引咎辞职,辞去柏林市经济部长等职务。由于季希是该党的标志性人物,所以,季希的辞职产生了灾难性的后果。
PDS后来跟社民党的极左派联合,先是组成劳动和社会公平党(WASG),后合并入左翼党(Die Linkspartei 或Die Linke)。左翼党成立于2007年中期,截至2008年4月,该党派共有73455名成员,是目前德国的第三大党。
从2003年开始,施罗德政府开始进行大规模的社会福利改革,以便使德国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欧洲一体化的需要,然而德国背负着“福利国家”的重担,改革政策触动了许多普通百姓的切身利益,在很多传统的社民党党员看来,这也意味着对其原则的背叛,是部分社民党党员脱党另立新政党的原因之一,而这些人成为了日后左翼党的一部分。可以说左翼党从一开始就是以改革者、反对派的姿态出现的。 德国左翼党主席由比斯基(Lothar Bisky)和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和共同担任。拉方丹是劳动与社会公平党的创始人,前社会民主党主席和担任过联邦财政部长。从2005年开始,拉方丹已在联邦议会担任由两党组成的联合议会党团的主席。
尽管我非常非常讨厌拉方丹这个人,但是,有左翼党的存在,它始终作为反对的声音,时刻提醒执政者不要太离谱,始终起着监督的作用。
党内一旦放开民主选举,政党内的派别就会竞争,一开始时是保护这个利益集团的利益,但长远来讲一定能保护社会的利益。
写于2008年12月12日,德国班贝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