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施政满一百日,美国媒体的一份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9%的接受调查者支持奥巴马的执政路线,创下20年来美国总统执政百日支持率的新纪录。美国《时代周刊》最新一期也以奥巴马为封面,评说奥巴马的百日施政。
将总统施政百日作为一个里程碑始于罗斯福总统。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罗斯福总统通过“百日新政”,领导美国人民走出了大萧条的深渊。《时代周刊》将奥巴马与罗斯福总统相比较,认为奥巴马可能胜过罗斯福总统。
这样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从某种角度说,奥巴马遇到的困难显然比当年罗斯福更加复杂更加巨大,当年的银行没有金融衍生工具,当年的罗斯福只需要专注于国内经济,当年也没有现在的全球化引发的各种问题。内忧外患,令奥巴马的百日维新更引人瞩目。
奥巴马在金融危机中以“改变”为口号赢得美国民众的支持而成为美国总统,上任一百天内在华府文化、金融、经济、外交上频频出手,无论是内政还是外交,奥巴马表现是以崭新的思维,全新的态度挥别过去,在各种事务上带来清新之风,令人耳目一新。奥巴马的大刀阔斧的“改变”全面重塑了美国的形象。
政治方面,上任伊始便着手整治政风。他签署的第一批行政命令包括冻结白宫高官薪金;要求政府运作公开透明;关闭“游说集团与政府间的旋转门”。立法方面,奥巴马先是签署了《公平工资法》、《儿童保健法》,接着宣布解除对干细胞研究的政府资助限制;恢复对联合国人口基金会拨款;大力推动发展可再生与清洁能源;积极参与国际控制气候变化议程。
经济方面,从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方案到解决房市信贷危机与银行坏帐的方案的通过,效率不可谓不高,实施的结果可以说是初见成效,目前看来,有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的效应。3.55万亿美元的2010财年预算提出也是一个亮点。民众信心开始走向恢复,股市显示复苏的迹象,按奥巴马的话说,就是“出现了曙光”。
外交方面,推行“温和”外交,奥巴马通过欧亚之行和克林顿国务卿的亚洲之行,强化了同欧亚盟友的关系;发展了和中国的关系;从对伊朗、古巴、阿富汗、伊拉克,委内瑞拉的外交手段,都可感觉到奥巴马的新锐之意。一句话,完全不同于前任总统的作为。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老牌外交国会记者米契尔(Andrea Mitchell)指出:如果有“奥巴马主义”的话,那就是奥巴马的身段柔软,谦虚的态度,“他倾听,而不说教”,奥巴马总统与他的外交团队目的不在促进世界民主。
奥巴马的百日维新可以说成绩显著,但是未来面对的挑战也依然巨大。经济的复苏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失业率依然高企不下。有更多的改革方案需要推出和推行,例如医疗健保计划,强大的阻力是可以预见的,走两党路线的失败是奥巴马百日维新所受到的重要挫折之一,奥巴马必须继续面对国会共和党议员的反对。又例如银行对接受政府的援助基金顾虑重重,主因是担心政府过多干涉,如果银行不肯继续接受政府的援助,经济会复原缓慢,衰退期也可能更长。
外交上面临的困难也很多,例如中东问题。中东问题历来是国际政治的焦点所在,也是美国历届政府的政策重心之一,甚至可以说是主宰历届美国总统外交的成败的重要因素。奥巴马的伊斯兰接触政策对中东能有多大的改变,如何解决巴以问题、伊朗问题、伊拉克问题,是奥巴马必须面临的重大考验。
还有刚刚爆发正在蔓延未来趋势尚不可知的的猪流感。
百日的民调不一定就能保证奥巴马日后一定表现得很好。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历届总统的民调支持率看,最低的是克林顿,就任第一年的百日施政满意度只有55%,但是克林顿百日后的表现显示他是一个受欢迎的总统并且得以连任。百日维新只能表明奥巴马开了一个好头,百日以后,对奥巴马来说,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在美国东部时间29日晚召开的关于施政百日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奥巴马说,他对自己领导的政府上任一百天以来的所取得的工作进展感到高兴,但并没有感到满意。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
04.2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