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媒体观点未必是公众观点
2009-10-25 旺报 【(谢盛友/德国班贝克大学企业文化专业客座教授)】
本次法兰克福书展在中国建政60周年之际首次邀请中国作主宾国,给北京一个向世界展示「软实力」的机会。本次书展总裁布斯在开幕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国令我们著迷,但也令我们困惑。我们接受这种挑战」。他还说,「你可以喜爱中国,惧怕中国,或批评中国,但不能忽视中国」。
10月14日,德国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Heinrich Boll Stiftung)在书展上主办了一场公开讨论会,主题为:来自「罪恶之国」的新闻?这已经是价值判断在先,即把中国界定为「罪恶之国」,所以参与讨论的中德嘉宾以及台下的听众基本上是持「批评中国」的态度。
以往欧美媒体负面报导中国
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人对自己的国家了解有多少?海外中国人对中国了解有多少?海外的外国人对中国了解有多少?我20年前的答案和今天几乎一致:了解不多。
如果把2008年作为一个界限,此前欧美媒体对中国的报导,全是负面的。西方主流媒体的中国报导中的问题不在于其负面性,而在于中国人价值观与西方的不同、在于中国文化和社会与西方的不同。全世界重大新闻的80%源自西方几家主要媒体,因此,国际上的中国形象很大程度是受西方主流媒体影响的。中国很少和西方传媒打交道,缺乏经验,中国很多地方和部门的领导人都没有专门的媒体和公共形象顾问。
2008年由于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而且全球遇到经济危机,西方人突然间改变了过去「中国威胁论」的思维,反而觉得中国经济若不发展,倒是真正「威胁」著西方的经济。所以,此后的德国针对中国的报导,则一边倒,整版整版地抛售:中国经济在腾飞!
缺乏民间组织不利对外沟通
西方驻中国的记者们为何无法真正了解真实的中国,原因在中国不像西方一样存在民间互益性组织。在德国,任何民间组织都是互益性(gemeinnuetzig)组织,分为登记社团和非登记社团。登记社团在法院注册后,同样在税务局备案,再分为「营利组织」或「非营利组织」。获得「非营利组织」认可的社团,享受免税待遇。民间社团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公民社会是否成熟和民主法治是否健全的主要标志之一。
在中国没有这些独立于政府机构以外的社团,西方驻华记者就无法深入中国底层,当然无法了解真正的中国,为了完成任务,只好采访那些「老关系户」(通常是北京政府定性为「异议」的人士)。
西方媒体在对中国的报导上观点不一致,但是,一致的是,媒体中所传播的观点,并不一定就是公众持有的观点。异议人士未必就代表中国,任何社会一员都有对某一事物持自己观点的权利,也有不赞同媒体报导的权利,这才是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最基本原则。
文章来源:2009-10-25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国时报》(电子版)专家论坛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