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论坛-两岸互信源于自信
2009-10-30 旺报 【(谢盛友/德国班贝克大学企业文化专业客座教授)】
中华民国国防部公布的《2009年国防报告书》中指出,短期两岸敌对状况,将不会随两岸关系和缓而解除。
马英九曾接受国际媒体专访时呼吁对岸「要和谈先撤飞弹」的相关发言,两岸军事互信的问题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
去年胡锦涛的「胡六点」,提出了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提议,未获得马英九的正式回应,台湾国防部则以「共军武力威胁不变、军事互信无法推展」的论述基调,纳入正式文件中。该报告书中说,解放军仍然强调「台海终有一战」,两岸军力也严重向中国大陆倾斜。
两岸缺乏自信和美国有关
建立互信是胡锦涛一年来不断提到的4个字,两岸「互信」包括两个主要内容,一是和平协定,二是军事互信机制。
一个中国的互信来源于自信,北京缺乏自信是害怕美国,台北缺乏自信是依赖美国。今年4月22日,马英九在总统府通过视讯,向美国智囊机构「战略暨国际研究中心」表示,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目前为时还早,并表示美国继续承诺对台军售,对美台关系非常重要,这明显表现出马英九政府对美国的依赖。
「要和谈先撤飞弹」在台湾当然可以拉拢民意,但是在军事意义上和两岸谈判方面丝毫没有任何意义。就是说,今天可以撤,谈判完成后再部署。显然,这话是无聊无意义。要想谈判成功,必须拥有自信。两岸若没有美国,一个中国的自信就简单得多。
整体综合实力是自信泉源
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无非想解决「不挨饿不挨打」的问题,先不说为此花费的代价,但是中国共产党的确基本解决了。这些年来,大陆综合国力确实提升,但是还未达到可以跟美国抗衡的地步。台湾是中国最安全的出海口,失去台湾就等于失去半个太平洋,本世纪中美之争,半个太平洋之争是不容忽视的最大内容之一。一个中国的自信来源于两岸的整体综合实力。没有自信何来互信?
德国的分裂是美苏冷战造成的结构,两岸的分裂是国共内战造成的。德国由于分裂是外力造成的,所以德国人没有失去一个德国的自信;中国由于分裂是内力造成的,所以中国人很难建立起一个中国的自信。根据德国统一的经验,必须先有精英和领袖的远见和推动,后有民意的跟进,才能获得成功。
不统一的和平非长久之计
维利·勃兰特(Willy Brandt)从1969年到1974年担任西德总理,他致力于粉碎冷战结构的工作,他清楚地了解到,冷战结构乃是美苏所创造的结构,真正受害者是德意志人民。因此,在他当选西德总理后,即致力于和东德及苏联和解。东德西德从来不放弃一个德国的原则,这就是他们坚持一个德国的自信,追求统一是德国人的最终目标。两德的统一,证明了勃兰特的政治智能和德国人的自信。
中国共产党的目标是和平统一、不放弃武力统一;而中国国民党(至少马英九政府)的目标则是「不统一和平」,即维持现状以获得和平空间。
维持现状,未来有很多走向,「台湾前途由台湾人民决定」是其中走向之一。没有两岸愿景而只希望「不统一和平」的马政府能走多远?
文章来源:2009-10-30 刊登于台湾《旺报》,同日《中国时报》(电子版)专家论坛 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