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外生活得太久,对国内发生的许多事情自然比较陌生;虽然现在信息发达,资讯通畅,但如果不是特别的用心关注,我们对国内的人物事件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比如对周石星先生,我在接触他本人之前,就不知道他是近几年国内倡导新娱乐而且还是一位身体力行这种新概念的风云人物,是国内电视界公认的一颗耀眼的新星。
对于我这样的“无知”,我每每想起来都觉得很愧疚,因为我实际上还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扫门前雪”,我多多少少对滚滚红尘的“俗事”都能风闻,甚至也能表示关注。但就了解周石星先生来讲,起码我是百密一疏,我的风向标竟没有搜寻到来自他的或有关他的任何信息。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当我第一次见到周石星先生时,我没有许多人那种对大人物的敬畏、对新星的倾慕、对名人的胆怯等等许多难以诉说的复杂感情。
我第一次见到周石星先生时,可以用“君子相交”般的淡定和从容来概括。那应是2007年的8月,经友人的推荐,我带着在我生活的国度的歌唱界已经崭露头角的大女儿陈天灵去拜会时任深圳卫视总监的周石星先生,想通过他让我女儿在中国一展歌喉。由于不知道他的背景和名头,我就像一个初生的牛犊那样,带着在国外办事养成的雷厉风行的习惯,毫无胆怯地找到了周先生。可以想象,在他当时的那个地位,仅仅就工作来讲,用“日理万机”似乎都不为过,而他能于百忙之中“偷闲”来会见我们,已算是彻彻底底的“降纡屈尊”了,非但如此,他还和蔼而又热情地同我们聊上了天。当他明白了我们的来意,并亲耳见证了我女儿的音乐天赋后,竟毫不犹豫地在一小时之内,拍板安排完了利用他所能支配的媒体对我女儿作全方位报道的各项事宜,包括上电视、电台,接受报社的采访。见识了周先生如此高效率的工作作风,我不得不佩服他的工作能力和敢于挖掘新人、大胆启用新人以及推出新人的魄力和胆识。
完全得益于周先生的鼎力安排和大力举荐,我女儿于当年9月作为海外唯一受邀的海外艺人参加了由深圳卫视和香港电视台、台湾电视台三地合办的全球华人中秋大联欢的大型演出,随后,仍得益于周先生的照拂,我女儿还参加了深圳电视台2008年新年暨迎奥运晚会。作为一个事前与我们完全不相识的媒体负责人,能毫无条件地将我女儿推上大型的晚会,而且是作为压轴的演出,除了周先生伯乐式的眼光外,我想,他这样做的目的,应该还有更深层的原因,这是我事后一直想弄明白的。
通过前后两次的接触和了解,我对周先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只是隔雾看花的观照,还没能够掀开罩在他身上的神秘的面纱,大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撼。于是,我回到加拿大后,就在网上作了一番收寻,作了一番“调研”;通过网上大量的收寻结果,我觉得我发现了周先生大胆启用新人,敢于试用新人的原因。原来,他是一个新时代新媒介格局形成后大胆倡导全民娱乐的领军人物。可是,这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概念,它们之间有必然的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吗?
由于我们中国的特殊国情,我们的新闻媒体,我们的文学艺术等多与国家的政治等因素结合较密切,如何合理高效地利用除政治经济以外的“真空地带”,为广大电视观众提供尽可能多的文娱节目相信是许多电视人的追求或梦想,也是观众乐于看到的另外一片天地。作为在电视领域异军突起的新星,我相信周石星是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是了解大众的需求的。于是,在他辉煌的电视生涯里,无论是出道初期在湖南卫视的磨砺与“发迹”和后期荣归湖南卫视,亦或是中途加盟华娱卫视,还是在深圳卫视把舵,周石星都善于推陈出新,将一台台娱乐节目办得有声有色,取得了电视营运数倍增长和大众喜闻乐见的双赢的良好效果。喜欢周石星这方面成效的读者只需上网搜寻,就可获得周石星先在华娱卫视主导的口碑极好的名牌栏目如“华娱剧场”、华娱“偶像剧场”、“夜来香女人”、“全明歌星会”等,在深圳卫视推出的“少林功夫”、“明月万里中国心”等一系列极有档次的脍炙人口的娱乐节目。最近,回归湖南卫视的周石星,又用两个创意甚丰的大动作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那就是摄制并推出了大型纪录片“湘江”和为祖国六十华诞献礼的大型歌舞文娱晚会“湘江颂”。在这两套人人盛赞的文艺大餐里,周石星将他的娱乐理念发挥到了极致,给作为观众的我们带来全新意义的娱乐享受。
周石星除了在实践上将这些符合新潮的理念付诸实现与他能掌控的节目外,他还利用自己作为湖南几所大学兼职教授的身份,从理论高度来论证,来建设。比如,他在湖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授课时,就大量引证在新时期推动推广娱乐理念的有效性、合理性以及因此而带动的社会效益和功德。
这样,有理论基础,有实践的园地,无怪乎周石星要言出必行,行必果断。当我带着女儿去拜会他时,我女儿自身的条件完全符合他的创意实践:我女儿有极好的音乐天赋,能随意用中、英、法、西班牙语创作和演唱,而且还是心为祖国,情系中华的海外华人。用这样的人才,既能为周先生正在实施的娱乐节目增添新鲜血液和异国情调的风味,也体现了在他的理论与实践的兼容并蓄的大包容,即最大限度地为观众供给新鲜的、多品味的娱乐“主食”和“佐餐”,让不同口味的观众都能获取“养料”,得到足够的“营养”,从而赢得各种口味的观众的全方位的支持。我以为,他这是极其聪明的做法。任何新的理念,新的尝试,都需要他人的协助与推动,众人拾材火焰高。他在第一次敢于当机立断地接受我女儿,并赋予她以份量不轻的大任,相信除了他的超出常人敏锐和与众不同的判断外,他对自己的理念与实践是很有信心的。实际上,正是他的这种与众不同的大胆尝试,他才能从一个当初的外行在媒体这个竞争异常剧烈的舞台上站稳脚跟,至后来的稳步发展和成为业内不可多得的专家,到最后成为中国媒体近十几年的具有传奇色彩的神话人物。
到目前为止,我和周先生实际上只见过短短的三次面,面对面的接触和了解的机会不是很多。但我与他一直保持着联系,有时通过电话问候一声,有时则发一个电子邮件交流一下,另外,我还通过他的博客了解他的工作进展和他对人生、工作等的理念及其想法。通过阅读后者,我甚至还意外地发现,他除了在媒体有堪当大任的天赋外,他的文字、文化及文学的底蕴也十分令我敬佩,他的英语水平也令我佩服。如果我没有亲自体验过他的人格魅力和办事效率,如果我没有亲眼见识过他的学识,我很难相信,一个学习地球物理专业的专才,竟然在与他专业领域完全不相干的媒介领域创造神话,在他先后领导过的几大媒体造成“周石星现象”:在最短的时间里,使其供职的媒体营运效益成倍增长,其收视率创造历史新高。同时,我也很难想象,像他那样一个铮铮的铁血男儿,在他的博客里,既可以将他的诗文写得大气磅礴,也能描绘得柔情似水,还能让睿智的哲理灵光闪现,将多种看似完全不相干的情感与理性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一起。
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我想,如果从工作和事业方面来看,周石星在媒体营运和节目朝娱乐方面的推陈出新方面具有不可多得的天赋和能力,而他在博客里表现出来的是他这个人的真实面貌,那就是他其实还是一个感情丰富,处事细腻的性情中人。
周石星的所作所为令我赞赏。我想周石星那“言必行,行必果”的办事效率应成为我行动的圭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