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在接受美国商会的采访谈到谷歌事件时说,他支持坚持“核心美国价值观”,但强调公司利益和国家利益应当分开。
我可以算是谷歌的粉丝,这么些年来一直都用着谷歌。对谷歌风波是一直都在关注,也觉得能够理解谷歌的处境,当然是不希望谷歌撤出中国,但是谷歌当时采用的方式,相信很难会有结果。中国是有很多问题,但是中国的问题,尤其法规方面的问题,不可能以这种方式解决。这个,还是谷歌对中国国情不够了解和不够适应的问题。 如果仅到此为止,或许可以不了了之,毕竟中国政府方面还是比较低调,而且,对这么大的已经不是“潜在的”市场,谷歌没有充足的理由放弃。
但是美国政府介入,情况就不一样,问题被高度政治化,甚至提高到国家利益的高度。但是再不一样,谷歌也还只是商业公司,最终还得在商言商,况且美国政府,目前也不可能为一个公司的问题有什么实质性的行动。美国政府面临更多的的比这更为重大和迫切的问题。因此,美国驻华大使针对谷歌事件说公司利益应该和国家利益应当分开,即不应该把美国政府的责任和谷歌试图做的事情混为一谈。
美国大使的话是有道理的。商业行为当然可能会有政治因素掺杂其中,但是把公司的商业利益高度政治化,和国家利益强行绑在一起,对商业公司并没有好处。类似的行为有“力拓案”,有人把商业机密等同于国家机密,当然后来是不提了,否则会对中国的外资投资环境造成深远的影响,导致两败俱伤的结果。
谷歌现在是决定留在中国,这样的决定符合这样一个全球性的大公司的长远利益的。路透社日前报道,谷歌正在和迪斯尼商谈,准备联手收购中国巴士传媒,以进一步扩大经营范围。谷歌应该像其他的外国公司一样,把在中国的战略和中国政府经济发展战略灵活地结合起来,适应和解决和美国本土截然不同的商业、法规和政治框架的问题。说到底,只有双赢,才是外国在华公司谋取利益的最佳战略选择。
也是上周,因为丰田召回事件,美国公路运输部长拉胡德发话倡议车主停开召回对象车。话一出口,丰田的股价应声跌掉7%。虽然部长第二天收回了这句话,但是造成负面影响并不是一时就可以消除的。美国上下都对召回事件火热关注,媒体大肆炒作,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国会还有两个委员会要开听证会。
我也是丰田的粉丝。我自己的车就刚好在召回之内,媒体最热的那几天,有亲友建议说,不要上高速了吧。不走高速,每天来回就要多花近一个小时。我读过丰田写给用户的广告,上面说只要你的车现在没问题,就可以安全地开,万一碰到问题,踩住刹车就可以转危为安。出于丰田的品质和对用户负责的态度,我对丰田是有信心的。而且丰田已经恢复了8款车的生产。
其实汽车召回是经常的事情。就说美国福特车也曾大量召回,其中Pinto车被召回的原因是如果被追尾,就有爆炸的可能。福特召回2003年到05年向美国警方售出的11万辆Crown Victoria,因为在高速行驶时车体有突然裂开的可能,(想想吧,如果警察在高速追捕逃犯的时候~)。就在去年秋天,福特还因为巡航控制开关可能在熄火的时候导致起火而召回450万辆。福特的这些召回大约有1600万辆,远超过丰田召回的数量。其他的通用、克莱斯勒等车厂也都有这类的召回问题。
召回本来是车厂本着用户至上的原则,召回可能有问题的车进行维修,以保证安全驾驶,并不等于所有被召回的车都已经有问题。丰田当然有问题,丰田正在检讨和解决。问题是,美国车被召回的时候,美国媒体和政府却没有这样的强烈的反应,运输部长也从未没有就美国车被召回的事件发表停开的建议。唯独丰田的召回,却被上上下下揪住不放。
联想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困境,和美国品牌的车行最近都在兴高采烈地促销,以及美国政府是通用公司的大股东。日本媒体就认为美国对丰田的揪住不放有政治“阴谋”,加拿大还有媒体称“丰田被美国国家利益绑架”。
有政治因素是一定的,尤其是美国政府的反应,也似乎有趁机出保护主义牌的嫌疑。但也仅此而已,打压丰田或有利美国车厂,主要也还是涉及企业的商业利益。说到底,那个引起轩然大波的油门踏板的生产商是美国企业CTS,丰田如果关闭在美国的车厂,将会有大量的美国工人失业并且影响当地政府的税收。美国汽车公司也不可能立刻走出困境取代丰田。因此这些并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有“阴谋”论或者”绑架国家利益“的说法,未免言过其实。
商业行为不免涉及政治因素,但如果随意把企业的商业利益和国家利益混为一谈,无论对公司也好,对政府也好,会是一把双刃剑,最终有可能和对手是一个双输的局面,这肯定是各方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02.10.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