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丰田车行寄来的信件,我的车属召回车,约去车行接受召回服务。
在美国,丰田的召回服务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免费提供替换车,免费上门取车和还车。这种办法是很便民,但是在时间上不很方便,因为上门的时间不可能定的很准确,通常都是给4个小时的范围,这样取车和还车在家等待的时间就比较长。所以我们选择了另一种办法,就是自己开车去,因为问了一下,维修的时间约在一个小时左右。
开车到了车行,填表办手续,交了车,车行还免费提供一天的替换用车,我们取了替换车,是租车行提供的一辆尼桑,可以免费使用一天,但是油费和保险费要自己付,保险费本来是要50元,因为丰田车行的关系,只需付9 元,这9元应该也可以找丰田报销,先生说算了。
我们开着替换车去超市买菜,打算明天再抽空取车。刚买完一周的菜装进后备箱,电话就响了,车行说车修好了。看了看时间还早,于是决定立刻去取车。
看到车还是很满意的,固定地毯,调整电脑系统,调整刹车,再免费加装了一个刹车优先系统(brake override system)(双保险),还做了保养换油等,最后把车洗得干干净净的交到我的手里。替换车因为没开多少时间,所以也不用付油费,交给车行就好了。
出来的时候,看到停车场上有不少新车,看起来销售是有困难。没困难那是不可能的,因为负面的报道太多了。今天看报纸,某报上,报道了三起车祸,其中一起,只说是一辆卡车云云,一笔带过,另外两辆,就点名是丰田车,连型号都有,关于车祸描写用了更多笔墨。读完不禁感慨,什么叫“墙倒众人推”,这就是了。
有些丰田车肯定是有问题的,但是哪个牌子的车没有问题呢? 据说《华尔街日报》2月25日有文章说,根据美国政府的资料,2010年之前有关部门收到暴冲的投诉,福特车名列第一,2806件。丰田第二,2515件。通用第三,1192件。我看到消息的时候后去《华尔街日报》搜寻,因为是过期文章要收费,懒得去付费,反正哪个牌子都有暴冲,谁第一谁第二又有什么关系呢?而且丰田的销量比福特大多了,投诉的数字按比例就不一定说明丰田的问题最大。根据《Car and Drivers》杂志的说法,即使对丰田的指控的案子都能得到证实的话,这些问题车对召回车的比例是1:200,000. 远低于交通事故的比例。
来我家做卫生的墨西哥人Araceli 买了一辆二手的福特F150卡车,有 8成新,每次来都在我家门口留下一滩油迹,告诉她好几次,但是修完又漏,我很疑惑,看上去这么新的车怎么就修不好?有一次我对她说起丰田和福特的暴冲问题,Araceli微微一笑说,是机器都会有问题,担心也没用。想想说的也不无道理。
当然,说一点都不担心也不是事实,但是总体来说还是对丰田有信心的,一开始舆论沸沸扬扬的的时候曾和先生讨论过这个问题,可如果换车,换什么车呢?美国车?耗油不说,比起欧洲车日本车的平稳流畅,操作系统显得太生硬,关键是也不见得就更安全,(看看《华尔街日报》的数字就知道了)欧洲车,我对德国品质是最有信心的,但就算宝马奔驰也一样出问题,几年前我们在香港,去赤柱的半路上宝马车突然失去动力,自说自话地就停在路当中,幸亏那天路上没什么车来往,否则后果也是不堪设想。先生也没去投诉,修好了继续开。正是应了那句话,只要是机器,都会出问题。
客观地说,这样的问题哪家汽车公司都会有的,只不过丰田一向以质量好著称,问题就显得比较突出。丰田的反应确实慢了一拍,可是丰田大概想不到会这样被美国人大做文章,还以为就像以前那样的召回行动。大部分美国媒体的文章,给人的感觉就是只有丰田才有暴冲的问题,《华尔街日报》即便报道了美国车也有暴冲的问题,其他媒体也视若无睹。媒体的资讯选择可见一斑。
说到底,丰田自己的战略也有问题,导致质量出问题,毕竟人命关天,无法怪美国人捉住不放,也无法说大家都有质量问题人命问题,为什么捉这个不捉那个。至于美国人对待这件事,政治因素是肯定有的,贸易保护主义色彩已经很明显了。一个月前我写过一篇博文,不认为美国人在这件事上有阴谋,现在的事态发展,我仍然持这样的看法,美国人肯定是有所谋的,但是美国人是阳谋,明白无误地表露出打压丰田的意图。美国人在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即便对自己盟友,也是毫不留情的。
这个意图已经有所斩获,上个月,福特车在美的销售量已经超过丰田。但是事态会如何发展,还不好说,最新的消息是,美国汽车联合工会正在游说丰田,不要关闭丰田设在美国的工厂。
我对这次的召回服务很满意,还有哪家公司对客户有这样的服务呢,当然丰田是处在危机之中,但是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即使在危机中,召回服务也是不能和丰田相比的。对我来说,还有许许多多的丰田的用户来说,丰田致力于改正错误,努力为客户提供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服务,是我们仍然对丰田持有信心的原因所在。
03.16.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