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4日~25日,由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与财长蒂莫西盖特纳率领的史上最大的近200名内阁与联邦官员组成的代表团,在北京与中方高层举行战略与经济对话,引起全球关注。
有意思的是,时隔近一年,盖特纳在强调中美之间共同利益的时候,再一次使用“风雨同舟”这个词来形容中美关系。在过去一年的风风雨雨中,中美在这条大船上同舟共济过,也吵架反目过,但是双方的共同利益,终究使彼此重新携手以共度未来的风风雨雨。中国还有个成语,叫做“吴越同舟”,出自《孙子 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当双方利益冲突的时候,免不了相恶,但遇大风大浪性命交关的时候,就必须相救如左右手。“吴越同舟”相对“风雨同舟”,更形象地描述了过去一年的中美关系。
这场高层次的对话,由于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其议题不仅对地区也势必对全球事务产生深远影响。但是两国之间的议题是如此广泛,期望两天的对话就能解决双方的分歧和争议是过于乐观的。很可能,除了在贸易和投资方面有明显的利益重叠,其他方面,只能是交换意见或者是各说各话。
战略对话将在能源安全、气候,反恐等方面展开,可想而知朝鲜、伊朗必定是热点。希拉里迫切希望中国在这几个热点问题上支持美国的立场,但是中国出于自己的利益,显然非常审慎。在伊朗问题上,中国虽然同意联合国的制裁方案,但未在制裁伊朗民间公司方案上签字,因为中国有自己的利益。关于北朝鲜,希拉里强调解决这一问题是“推动双方共同的和平与稳定的目标”,但是中国则希望“所有各方保持克制和冷静”。
在中国的核心利益上,前不久有个小插曲:美国驻华大使洪培博不久前在接受其家乡盐湖城媒体采访时,坦言在1~3月的时候,美国“践踏”了(trample)中国的核心利益,因为“美国按自己的决定行事”,洪培博并强调说那都是“历史”了。这是美国高官罕见的坦率表示。从这个小插曲可以看出,实际上美国人并不是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只不过因为出于党派政治或其他利益的需要,才做出“践踏”中国核心利益的事情。因此,对话中虽然肯定会谈及这方面,但更重要的是未来如何行事。
经济和金融也是美方强调的重点,美国人希望人民币升值,时间越快幅度越大越好,但是美国人这次也懂得欲速而不达的道理。《华尔街日报》之前报道,这次对话后中国可能会在汇率政策上有重大让步,但是中方很快就否认了。胡锦涛主席在致辞中明确地说:“中国将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原则,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之最近发生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国在这方面肯定更加审慎,因此美国不会在这次对话中较劲,会更注意谈判策略。
另外的议题是双方交集的贸易与投资问题。尽管经济开始复苏,但是衰退的影响仍然很大,中美在贸易问题上争执不下就是必然的。实际上,这次对话是两国贸易关系呈一定紧张状态下的一次对话,中国对美国贸易政策有很大的疑虑,美国则希望改善美国公司在华的经营环境及关注自主创新等问题。双方在分歧中谈合作,难度相当大。BBC把中美在经济领域的利益矛盾描述为“互相交错,难解难分,影响着21世纪国际经济的走向。”可以说是颇为形象准确的。
关于未来中美关系,胡锦涛在致辞中指出,中美国情不同,双方难免存在一些矛盾和分歧,关键是要尊重和照顾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一些敏感问题,不断增强互信基础。和盖特纳不断强调共同利益的说法一样,这些都是比较坦诚和客观的相处之道。如果彼此不尊重对方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吴越相恶的情景可能再度出现。
考虑到中美的历史和现状,未来中美关系很可能仍然不仅仅是风雨同舟而是吴越同舟——时而相恶时而携手共济。在这次空前规模的对话中,尽管实质性的结果可能不多,但双方的政治家都很明白彼此对对方的重要性,更明白“对话比对抗好”。因此,未来这艘大船承载着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各自不同利益,虽颠颠簸簸,但相信中美都希望尽可能安全地在风雨中行驶向前。
05.24.20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