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一娴->正文 |
|
|
|
|
2011年,美国心目中的敌人是中国吗? |
|
一娴
|
年前去夏威夷度假,在去机场的路上,看到某报头条报道,有恐怖分子用保温瓶绝缘层装爆炸品,因此机场保安全面升级。因为喜欢喝热茶,出门经常随身携带保温杯,看了报道,只好把杯子留在车上。
到了机场,并没有感觉保安升级的紧张气氛,可见媒体是喜欢以渲染抓眼球的。通过安检比较顺利,同行有两个男同胞被指去接受X光扫描,引来大家一阵会心的笑声。接受安检的时候,看到安检门里面有一个长相像阿拉伯人的男子在接受摸身检查,等我通过过安检穿鞋子的时候,看到另一个安检人员对这个男子再实行了一次摸身检查,直到我离开,那个男子独自站在那里左顾右盼,仍然没有被允许离开。
911以后,阿拉伯裔的人在机场“引人注目”,是人们已经习惯的事情,被“注意”的人很难抱怨自己受到歧视,为了飞行安全的缘故,大部分人都 愿意放弃自己的隐私权。这是911改变美国的一个重点。
911改变美国的另外一个重点,是本拉登给美国树立了一个新的敌人。众所周知,美国在过去几十年中,一个一个地打败了威胁美国的敌人:纳粹德国、日本军国主义、前苏联,尤其是结束冷战,打败共产主义前苏联,更是美国人引为自豪的事情。但是,冷战结束也使美国失去了敌人。
1987年,戈尔巴乔夫的高级顾问阿尔巴托夫对美国人说:“我们正在做一件对你们来说是真正可怕的事情——我们正在让你们失去敌人。”国家受到敌人的威胁固然不好,但是敌人的存在对美国来说,也有正面的作用,当美国人面对共同的敌人的时候,人民会团结起来,内部的分歧和敌对情绪就会减少 到最低限度,例如二次大战激发了美国人的公民献身精神,冷战则促进了美国国内种族歧视和隔离的基本结束。
冷战结束的时候,很多学者纷纷指出,冷战的结束会损害国家的凝聚力,种族和地区之间的分歧会加剧,个人利益会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等等。社会学和历史都表明这一点:没有外部敌人的威胁,内部就容易出现纷争。911过去十年了,现在的美国实际就是如此。在冷战结束一直到911的十年左右的时间,美国外交政策辩论中的主要问题就是,谁是美国新的敌人?
本拉登的出现暂时中止了这一辩论,当时,美国的敌人清晰而明确,并为此打了两场反恐战争。但是,十年后,本拉登依旧没有被抓获,美国的敌人开始变得模糊,恐怖分子除了文化和人种不同以外,不是像纳粹,像日本军国主义,像前苏联那样,都是和意识形态有关的,军事上强大到足以和美国对抗的敌人。
恐怖分子对美国本土采取的零星攻击,虽然在心理上造成很大的恐怖效应,但是,这样的敌人不是美国人心目中的敌人。大致符合这几项标准的敌人:人种和文化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军事力量开始强大,好像就只有中国了。
中国是否会成为美国的新的敌人?和美国历史上的敌人相比,纳粹德国和日本军国主义就不用谈了,和前苏联不同的是,其一,在意识形态方面,中国在理论上是共产主义国家,(经济上并非如此),但中国现在并没有想输出自己的意识形态。其二,最重要的是,冷战时美国和前苏联几乎没有经济上的往来。而现在,一种叫做全球化的东西,把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牢牢地绑在一起,使美国无法把中国当作心目中的敌人。
美国之音年终有一篇文章题为:中美因中国持有美债而共生。在一定程度上就说明了问题,当然还不止因为美债,中美经济关系已经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程度。尽管美国也好,中国也好,都有视互相为敌的人存在并施加影响,但是在经济因素已经决定在目前互为敌人是不可能的,中美要开战,先得通过全球化的资本这一关。
2011年初始,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大为改善,但谁都知道表面上的缓和是为了中美首脑高峰会议制造宽松气氛。胡锦涛主席访美之后,中美关系会如何?
2011年,出于自身利益,美国仍然会希望遏制中国的崛起,未来会有更多不确定的因素在影响着两国关系。例如困扰两国关系旷日已久的对台军售,西藏问题等等。美国在返回亚洲时做得很漂亮,但是在面对亚洲强国中国,美国想要做亚洲领导人,又如何持久,对经济实力已经不如从前的美国是一个挑战。
2011年,美国和中国的经济结构都会有较大的调整,美国开始努力振兴制造业,中国则开始在国际金融方面施加自己的影响,因此在经济方面,会比过去有更多的磨擦和碰撞。此外在军事上,尽管为了中美首脑高峰会议,重新启动双方军事交流,但是在实际上,双方并没有建立战略互信。之所以美方会提出战略再保证的说法,固然因为美国实力有所下降,但也是对中国的崛起尤其是军力的崛起明显的不放心。
总之,2011年,美国不会把中国当作敌人,只会当作合作背景下竞争愈发激烈的对手。2011年的美国依然没有心目中的敌人,奥巴马在国会纷争中也许会焦头烂额,但是走出国门寻找强敌,仍然是拔剑四顾心茫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