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塞尔大广场的遐想
------欧洲游记之二
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在现代一般人的眼中,它的名气算不上响亮,尤其是从旅游的角度来讲,它多少有些被冷落,甚至被遗忘。如果我们把欧洲的一些大都市如巴黎、伦敦、罗马、雅典比作大家闺秀,其仪态万千的雍容华贵令人流连忘返,那么,布鲁塞尔只能算作小家碧玉,闪光的是一些楚楚动人的妩媚,迷人的是千娇百态的优雅。有人喜爱大家闺秀的豪华与阔气,有人则钟情于小家碧玉的质朴与简约。布鲁塞尔,没有那么多的花前月下的轰轰烈烈的浪漫,却有着实实在在的赤诚。它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当今世界提供了静谧、安稳、清闲,也提供了与时俱进的方便。君不见,它是欧共体的总部所在,它也是耀武扬威的北约的总部所在地。在它看似平淡无奇的大街小巷,有两百多个国际行政中心在那里扎寨,一千多个团体或机构在此办公。
然而, 布鲁塞尔大广场却闻名遐尔。一是它被层层的风格各异且竞相争雄的建筑群包裹着, 形成独特的城中广场, 二是它那雄踞四围的集古典主义建筑之大成的巍峨挺拔的华丽建筑群体, 与难得的空旷地段相互辉映。据称,就这样形成了世界上最美的被建筑群包围的大广场。每年,它都吸引了无数的游客前来观瞻。
在一个傍晚时分, 我也随着滚滚的人流, 来到这个久负盛名的大广场。我坐在紧靠市政厅的一露天酒吧,品啜着别有风味的红酒,在酒精的作用下, 我漫不经心地观赏四周的建筑群体。我看着那些匆匆而过的人群,相信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是某个国家的政要,或是某个国际组织的首脑。那些忙着摄影、照像的人,想必都是和我一样的旅游者吧。不知道在他们的取景框中,或在他们定格的摄像中,有没有对面那门顶上用蓝白二色绘成的天鹅作饰物的小建筑?当我凝神远望那幢楼,我的思绪飞扬,我仿佛回到了上两个世纪,生活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同一个时代,看到他俩伏案写作、奋笔疾书的身影。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如火如荼的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的革命形势,形成了一个光芒四射的年代。就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就是在那幢并不十分引人注目的的小楼中,他俩合写了著名篇章《共产党宣言》,“一个幽灵,一个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从此,旧的资本主义的秩序被搅得天翻地覆。
那幢并不起眼的小建筑,其实就是一家小旅店。据导游介绍说,马克思的《资本论》,其中大部分章节就是在那里完成的。比如,“商品与货币”、“劳动过程和价值的产生”、“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等。在那里,在马克思的涓涓笔下,他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高瞻远瞩,连同他不朽的智慧,渐渐融进了人类精神财富的滔滔洪流……
我还未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精神与灵魂中构成的大海中畅游出来,耳畔又依稀听到了几乎悄无声息的脚步声,那是法国十九世纪文坛巨匠维克多.雨果到这大广场散步来了。不知这大文豪在这广场找到多少灵感,他的《悲惨世界》的故事会从这里找到延续吗?《巴黎圣母院》中的丑人卡西莫多有机会来这里流浪吗?我不得而知。但雨果本人在这里一定有重大收获,因为他称布鲁塞尔大广场为“一个丰富的大舞台”。
来这大广场寻找灵感的还不止雨果一人。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作家海明威,也曾游历于此。在他游览完大广场后,感慨颇多,尤其惊叹广场的宏伟美丽。
曾用浓烈的笔触讴歌拿破仑的大画家大卫德,被放逐于斯。政治上的失意、艺术上的无生命力,使得他心灰意懒,随波逐流。但自从他来凭吊过这大广场后,精神振奋,以至于在他生命的最后十年,他几乎与广场朝夕相处,将他生命的火焰,与广场的灵气熊熊燃烧,气贯长虹。
同样在十九世纪,对现代艺术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凡高,也曾一度潜心“修炼”于此。不知他那与众不同的艺术构思,能否在这大广场找到蛛丝马迹?
其实,按现代人的标准,这个所谓的大广场称不上大,更无气派可言。它长约110米,宽仅70米,四周矗立着几幢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形成了一个自然而然的封闭式广场。约在十三世纪的时候,广场的雏形还是一个集市,后来渐渐演变成花市,再后来发展成可以举行较大音乐会的广场。每年,广场上都会铺满鲜花,形成花的海洋。也许是着锦似盛的鲜花市场能带来旺盛的人气之故,每年来广场观瞻的游客累千计万。那些不同肤色、不同语言的游人似乎都想来此与花神媲美,或者寻找古韵与灵气。在广场的边上,有一个表情痛苦不堪的青铜女神像,据说,她会给人们带来吉祥、平安、健康和祝福。于是,人们摩肩接踵,纷纷前去抚摸一把,将一身的病痛与烦恼留给她,自己从此则一身轻松,然后,带着各自的希望回到自己的家乡……
我品着玉液般泛红的马美酒,凝望着,沉思着,不觉天色已晚。于是,我记住了这大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