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孝而亲不在
近一年来,身边的朋友们都行色匆匆地陆续回国,其中大部分是为了与年迈体弱的父母叙亲怀情,或是探望正同死亡之神抗争的高堂,但更多的是带着痛苦和遗憾,或为考亡奔丧执绋,或为妣逝祭奠吊孝,或寝苫枕块,哀父母之在土。其抱痛泣血,失怙无恃,令我欷歔,遂感慨道:子欲孝而亲不在。
身边的这些朋友,大多是八十年代出国求学的“洋插队”。如今大多学业有成,工作稳定,事业兴旺,子女甚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风光无限,自豪无比。当他们功成名就,有时间,有精力,有金钱去孝顺父母时,很多人却发现,孝顺时日不多,或根本就失去了孝顺的机会。
生而无法亲侍父母,有孝心却又难遂愿,这难道是今天我中华儿女必须承受的千古遗憾?难道一家欢乐融融的天伦好事永远无法圆满?愁见他人丧心欲绝,遗憾终生,反观我自己,也有如此遗憾,如此悲痛。
母亲离开这世上已经十七载,这十七年来,我除了常思慈母的养育恩德外,我更多是带着遗憾缅怀。回忆自己的童年,少年,青年,乃至成年,母亲的关怀无微不至,具体到衣食住行,无所不及。自我工作后,尤其是在国外学习期间,母亲一直惦念我的生活起居,盼我及早归来,真是“儿行千里母担忧”,纵在千山万水之遥,母亲那份牵挂依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孔夫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讲过的话,时时提醒着人们照料父母。但无奈,新的社会形态迫使子女于学习,工作和尔后的成家立业,都不得不远离父母。父母虽能理解,也积极支持,但是,那份思念和关切却是永永远远的。
由于我的家境的拮据,在世生活了六十五年的母亲一生都是在贫穷与疾病的日子中度过的。当我母亲接近生命的历程的时候,我们虽然不再为衣食温饱而发愁,但她的生命之光已经燃尽,她未能有机会享受到吃穿不愁,衣食无忧的基本生活。作为家庭妇女的她,一生没有工作,但她省吃俭用,勤俭持家,将我们的家张罗得有条有序,不仅如此,在她去世时,竟在床下积攒了两千多圆人民币,真是叫人难以置信。母亲从未看过彩色电视,从未使用过冰箱,从未烫过发或染过发,更未坐过飞机。总之,在她生活的那个年代一切时尚的东西,母亲未尝试或体验的东西很多很多。记得我母亲病重住院时,我刚到国外不久。那时,各方面的条件都不允许我回去,而我的家人也用心良苦地瞒着母亲病危的消息。因此,从母亲住耗鞘逼鸬剿∈牛壹任茨芮鬃允藤涸谒∷埃参茨芮组缒盖兹牍祝庵治薹ň⌒行⒌赖囊藕妒俏抑丈耐础8盖祝绺纾憬忝墙盖装苍岷蟮牧礁鲈潞螅判葱鸥嫠呶乙磺校谛胖行吹剑郝杪枞ナ狼埃焯炷钸蹲拍悖的闶呛门缓门驹谒姆健?/FONT>
当我得知这一消息时,我悲痛欲绝,从那一刻起,我更加感到母爱的伟大和母亲对子女的情怀。
现在,每当我体验或享受或亲历一件好事时,我总会想到我母亲。特别是我们现在丰衣足食,住房条件有了极大的改善后,我总在想,要是我母亲健在,她与我们一起住在宽敞明亮的房子里,享受一下富足的生活,那该有多好。她再也不需要为经济短缺而担惊受怕,她再也不用为了一分一毫地攒钱而刻薄自己。可惜,子欲孝而亲不在,这怎能不令我悲伤。
母亲生前,为我的成长付出得太多,而我对她的依念也极深极厚。因之故,我就形成了这样的观念,那就是,没有母亲的人,就像没有根的浮萍,就如生活在水中,一点都不踏实,没有母亲,就像没有家的感觉,不管我们在外多么飞黄腾达。母亲去世已十七年,但我无时无刻不在思念着她。如今,看到许多家庭,安居乐业后,将父母接来探亲,共享天伦之乐,这总令我羡慕不已。
人哪,行孝父母莫待时,供奉双亲亦尽早,苦等春暖花开后,仅有缺撼敬祭台。 2006 3 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