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从《读者》杂志里面读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妈生病住院,医院诊断出她患了肺癌,不过把诊断书交给她时并没有对她说明真相。诊断书里,癌症用两个英文字母Ca表示,这位大妈不知道这Ca是个什么意思,就问一位前来探视病房里另一位病人的女大学生。这位女大学生不忍心说出实事真相,便告诉给大妈一个善意的谎言,说Ca是钙的意思,大妈没什么大病,只是缺钙而已。怕大妈不信,女大学生还拿出随身携带的字典,翻到字典后面的化学元素周期表,给大妈看钙的英文缩写。大妈这下彻底放心了,从此吃得好睡得着,一个月以后再检查,肺部阴影已经全部消失了,等到出院的时候,大妈真的成了一个完全健康的人。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但我相信这样的事是极有可能的。有一位大学教师,他就声称自己从来不参加体检,因为每次集体体检以后,半年以内,都要死去好几个人。也是,本来好端端的一个人,突然告诉他患了这癌症那癌症,只能活半年或者几个月了,这等于是平白无故地被人给判了死刑,谁受能得了这个。《东北一家人》里面的牛小伟和孙明两人,一听说自己患了癌症,就都立马就瘫在那里了,虽说表演有点夸张,但也反映了人性的真实。如果不是及时告诉他们这是误诊,用不了多久,没有癌症的人也一定会折腾出个把癌症来。对这样的误诊,医院其实是应该赔偿精神损失的,因为癌症患者这样的身份对人精神上的打击往往比癌症本身对人身体的打击来得更严重。所以,体检时查出了癌症并在半年内去世的那些人,我相信如果不去体检的话,一定会活得更长一些。我个人觉得,即使一个人真的患了癌症,如果到了晚期,已经无法治愈,与其诊断出来之后每天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还不如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开开心心地走完生命最后一段旅程。
也许有人会说,癌症晚期是从早期发展而来,体检之类,不过为了尽早发现癌症,以便及时得到治疗。这话当然是不错的,但我觉得癌症早期是否可称得上真正的癌症,还难说得很。记得上高中时,有一位教地理的戴老师,去医院体检时被诊断出患了鼻咽癌,弄得老俩口悲悲戚戚的,头两天见到戴老师时,见他眼睛都有些红肿。医院估计,戴老师还有十五年好活。我靠,服了,真牛,这也算得出来,十五年啊,年近六十的戴老师要是再活十五年,那就是七十多岁了,人生七十古来少,当然现在的人一不留神就能活个八十九十上百岁的,但无论如何,七十多岁也可称得上高寿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限,只是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的大限在哪里,所以也就跟没有这个大限一样,过一天是一天,高高兴兴的。可是象戴老师这样,明确知道了大限在哪,尽管还久远,便从此就被癌症患者的身份和这十五年的大限压着,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算着过了。小时候看日本电影《生死恋》,记得里面的女主角夏子是在实验室里突发性的化学药品爆炸事故中身亡,夏子死后,她父亲对她的恋人大宫说了一句话,大意是这样的:夏子是幸福的,因为她临死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会死。当然,这句有悲伤的父亲安慰自己和大宫的意味在内,但也未尝不是一句实话。我对这句话印象极为深刻,所以至今都还记得。由此我感觉,戴老师的整个晚年被置于死亡的阴影之下,其实是件极不人道的事。
据说,四十岁以后,每个人身体内都会有癌细胞存在,只有在某些因素的诱导下癌细胞才会急剧扩张成为癌症,诱导癌症的因素有很多种,有遗传的,有食物或者环境导致的,等等,但有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就是人的心情,精神,人逢喜事精神爽,一个人如果长期不开心,就容易憋出病来。当然这个和性格也有关系,忧郁,悲观,喜欢生闷气,放不开,过于计较等,这样的性格,被人称为癌症性格,具有癌症性格的人患癌症的比例要比其他人高很多。其实不仅是癌症,其它很多疾病也与性格及精神有关。以前在机关工作时,有一位前辈,是我的大学校友,出过书,算得上是机关一位大才子了,就是不大会吹牛拍马拉关系。后来机关人事调整,由于僧多粥少,职位安排不过来,我的这位前辈本来是在机关做处长的,结果被安排到下属单位去做副书记了。前辈想不通,非常气愤,也不去上班,以示抗议,不久便肝病复发住进了医院。前辈住院以后,我们还去看望过他,没想到一个月不到,他就含恨而殁,与世长辞了,那时他才不过刚刚五十挂零。机关里的人都说,这位前辈是被活活气死的。靠,真是太想不开了,多大点事,处长,副书记,能有多大区别,工资又不少拿一分,这样气死了,算谁的呢?说来说去,还是主席那两句诗说得好:“牢骚太盛防断肠,风物长宜放眼量”。人要活得开心,还是那四个字,知足常乐,不要太计较。当然,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并不容易,自己一旦碰上类似的事,能不能挺得过去,还真不好说。扯远了。
总之,人活着,就是一口精神气,心情好,精神爽时,生病的机会都会少得多。所以呢,从这个意义上说,癌症这玩艺,你知道了,那就是癌,你要不知道,那就只是钙,如此而已。
二00七年二月二十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