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系我們 關於萬維
專欄作者
解濱水井
壹嫻謝盛友
施化核潛艇
小心謹慎張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專欄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蟬趙碧霞
開心雨半窗
木然夢夢
上官天乙特務
圓月彎刀小放
         專欄作者
楊柳岸程靈素
法老王鐵獅子
谷雨金錄
莉莉小貓務秋
藍精靈枚枚
有點紅妝仙子
         專欄作者
索額圖辛北
細煙王琰
水梔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說女說林藍
任不寐文字獄牢頭
         專欄作者
老禿筆尹國斌
櫻寧吹雪
少君老鄲
白鴿子摩羅
朱健國王伯慶
小尼酒心
         專欄作者
伊可京東山人
潤濤閻老麼
風雨聲望秋
峻峰直愚
王鵬令夢子
老黑貓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網墨文集
 萬維網讀者->網墨文集->茉莉->正文
 專欄新作
 - 茉莉:她把那雙男人
 - (圖文)茉莉: 詩人
 - 茉莉:絕對坦誠-也
 - 茉莉:讀《尋找現代
 - 茉莉:打起火把照亮
 - 茉莉:在中國革命幻
 - 茉莉:傾聽淮生:農

 
 
茉莉:韓秀筆下“熟悉的陌生人”

茉莉


 

 


 

                韓秀筆下“熟悉的陌生人” 
   
                            ———讀《樓上樓下》

 

                                                       茉莉 

 


   小說家不是上帝,但他們卻能在筆下還原過去的生活,重現甚至創造壹個時代。常常會有形形色色的人物——活著的和死去的,老的或少的,美的或醜的,在小說家身邊遊蕩。他們哭著或笑著,叫嚷著或沈默著,要求小說家再現他們的身影,並解釋他們的時代與命運之謎。 

  也許是因為被很多人物及其命運所糾纏,也許是因為如泰戈爾所說,“埋在詩人心中的深沈感受要通過語言的優美形式求得自己的永恒性。”韓秀——壹位曾在中國滯留三十多年的美國女作家,把她從1984年起陸續在臺灣發表的九篇短篇小說,在藝術上做壹番細致的加工修改,以《樓上樓下》為書名,在柯捷出版社再次結集出版。於是,讀者又嗅到了那個時代濃郁的氣息,那個時代的人物———壹群為我們所熟悉的陌生人,歡快地或者沈重地,情願地或者不情願地,向我們迎面走來。

   
  
 ◎ 再現壹個戲劇化的八十年代

     
  對於我們這壹代把命運拋進動蕩歲月的人來說,讀韓秀的小說,是壹種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的體驗。八十年代,壹個回望起來令人怦然心動的時代。那個時代,我們壹時脫掉了政治高壓的鐐銬,走出漫長的黑暗隧道終於見到了光明。青春、理想和熱情,令我們覺得自己仿佛可以展翅飛翔起來。然而,壹場猝不及防的血與火的災難,結束了那個生氣勃勃的浪漫時代。
 
  在韓秀的小說裏,我們看到那個短暫而戲劇化的時代又回來了。九篇故事,被人稱為中國八十年代“民間社會的浮世繪”。以精致的寫實技巧,韓秀描繪了壹個特殊時代下北京各階層市民的生活,各種人物的不同表現及其不同命運。

  那是壹個百廢俱興卻又充滿陰影的時代。在《不惑之年》裏,曾經下鄉受難的宋堅放下他的《紅樓夢》研究,為了給貧苦農民壹點幫助,孤軍奮戰辦起了《農村青年》周刊。但1986年北京的學生運動引起當局及其鷹犬們的吠聲,這位有誌向有奉獻精神的知識分子,意識到自己仍然是被貓玩弄於爪下的老鼠,只好考慮妻子提出的出國的建議。

  那是壹個充滿希望而又令人失望的時代。在農貿市場賣雪花梨的張寶治,是《白日已盡》裏的主人公。大躍進的那壹年,他因為寫信給敬愛的周總理要求檢查大煉鋼鐵的過火行為,被註銷戶口發配青海勞改農場。二十壹年後,張寶治帶著老婆孩子回到他日思夜夢的北京城,但家鄉北京和他的父親壹樣,都向他展示了冷若冰霜的面孔。
  那是“出國熱”開始發燒的時代。身為美國駐北京的外交官員,韓秀和她的先生遇到了種種令人哭笑不得的事情。短篇《電話》逼真地描繪了壹些急切尋求出國簽證的人們,他們的向往與無奈,以及種種不擇手段的手段。

  那是告密者仍然活躍的時代。《樓上樓下》裏的顧威在文革時期連弟弟都揭發,在八十年代裏又和兒子合作告密。街道上以告密為專業的羅大媽,如今可以用電話直通邢部長了。報社的“壹號種子選手”鐘鼎成又東山再起,仍然口沫橫飛。

  那也是理想主義者為理想獻身的時代。靜宜的媳婦子建,自1989年4月學生遊行就開始兩眼放光,後來她參與圍軍車,留下話,讓家裏人別等她了。老右派的兒子柳晨從美國回來就直奔北大,立即就被便衣跟蹤。化學系的林宏搞到了高幹子弟經商的名單,卻落到公安局手裏。在軍隊裏官兒越做越大的陳怡,在狂風大作的時候,決意與絕食的學生站在壹起。

   ◎ 鮮活生動人物是小說成敗關鍵

   判斷壹本小說的成敗,不是看它的語言多麼漂亮、情節多麼離奇,而是要看它是否留下幾個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從韓秀筆下走出來的人物,往往讓我們感到似曾相識,卻又有幾分陌生。別林斯基稱這種人物為:“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為他們來自日常生活,具有普遍性;“陌生”是因為這些人物都有其獨特的個性,屬於作者的審美創造。

  《下班以後》的女工李玉靜老是穿壹件月白褂。她和很多人壹樣命運坎坷,父母在文革中慘死,自己下鄉,結婚生女,離婚再婚。作者描繪服裝廠的環境,表現李玉靜獨具壹格的行為特征。當她像祥林嫂壹樣萬般忍耐的時候,她用嘴咬線頭兒;當她終於決定擺脫婆家的胡攪蠻纏時,她用剪刀幹凈地剪斷了線頭。

  歐美文論中有觀點認為:“性格是理想藝術表現的真正中心。”在韓秀的小說中,有不少具有鮮明性格的人物。例如,性格剛烈的“小老大”趙玉生,懷著對街道積極分子的深仇大恨,經常用拳頭收拾壞胚子。某戲劇家年過七十的遺孀,塗著鮮紅的嘴唇謀劃著,指望她早年拋棄的那個女兒接她去美國享福。女人的虛榮和勢利令作者嘆息。

  在《老大夫》中,作者描寫了壹個品格至善的人物。老大夫是北京胡同院子裏的高人,他的醫術如同華佗再世。即使被打成“歷史反革命分子”入大獄,被剝奪處方權長達三十年,他仍然樂觀地對待生活,盡力治病救人。

   寫人物性格發展的質變,也是韓秀小說的壹個特色。例如,張寶治的父親原本是壹個隨和的人,對發配去青海的兒子很是愛護,但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磨難,這位老人變得吝嗇、冷酷而不近人情。


   ◎ 走出中國把對人的關懷留下

     
  在《為了人間那許多暖意(代跋)》中,韓秀闡述自己的寫作意圖:“在華文的文學世界裏,有著頑強的寫實精神,任何批評與鄙薄都無法阻止那些早已將靈魂獻給了文學的人,以其滿腔的真誠寫出真實的、非虛構的人生。”

  這即是說,韓秀運用的是傳統的現實主義創作方法。這是壹種古老而又從未過時的武功,它需要敏銳的觀察力,需要塑造人物和描寫生活場景的功力。它更需要的是,對這壹個或者那壹個有著血肉之軀的人的關懷。作者以富於人性的的言說,展現那些孤獨的不幸者的命運,使他們成其為人並獲得永生。 

  韓秀的寫作,令我想起丹麥著名女作家狄尼森(Lsak Dinesen)。出身貴族家庭的狄尼森於1914年隨男爵丈夫旅居肯尼亞,經營咖啡農場。十七年後她返回丹麥,已年華不再,失去了婚姻、愛情和財產。然而,當這位失去壹切的女性講述自己的故事時,她成了壹個偉大的作家。在狄尼森的名作《走出非洲》裏,她描繪了如詩如畫的肯尼亞風光、原始淳樸的非洲人,以及白人種植園主的生活與愛情故事。 

  狄尼森走出了非洲,卻又沒有走出非洲。韓秀也是如此。她離開了中國,卻把她的關愛留在中國。韓秀之所以成為壹個有信念有堅持的優秀華文作家,與她在中國滯留三十余年的經歷有關。在長篇自傳性小說《折射》裏,韓秀敘述了自己作為壹個中美混血兒在中國的經歷。從失學到上山下鄉,從山西偏僻農村到草木不生的戈壁灘,遭受侮辱與歧視,韓秀早年的命運充滿了悲劇性。 

  孑然壹身地,韓秀回到對她來說象征著自由與尊嚴的美國。多年來,她在海外用心血寫作,捧出了近三十本書籍。極權制度曾經剝奪她的自由和青春,她以勇氣、誠實和堅毅戰勝了命運。昔日的苦難和生活閱歷,給她的心靈開辟出壹片廣闊的空間,結出繁茂甜美的文學果實。
------------------
原載香港《開放》雜誌2009年7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