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谢盛友->正文
 专栏新作
 - 刘少奇前妻谢飞生命
 - 谢盛友:30年前的大
 - 谢盛友:康乐园歌(
 - 谢盛友:回忆长沙(
 - 谢盛友:文革是什么
 - 谢盛友:回忆在上海
 - 谢盛友:父亲给我留

 
 
谢盛友:30年前的大学学习

谢盛友


 

谢盛友:30年前的大学学习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某一秋天,穗琼1号客轮在海口秀英港起航,轮船里大约一半是从海南岛到广州读书的学生,有到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华南工学院、华南农学院、华南师范学院,也有到暨南大学的。那张船票是我的朋友谢容照的父亲买的,他当时在海口港务局工作,容照考上广州外国语学院,我们两人在一个二等舱房间。
   
    虚度年华
   
    经过26个小时的航行后,第二天中午,天气炎热,太阳似火,轮船在广州港洲头咀客运码头靠岸。我们有点激动,还没有下船,大家焦虑地站在甲板上,都在翘首寻找自己学校的新生接待站,盼望有老生来引路。我终于找到了:
   
    欢迎到康乐园的学子
   
    中山大学新生接待站
   
    容照也找到了广州外国语学院的接待站,广外的人似乎不多,司机自己断定人到齐了,便启动马达,开车到白云山。与容照告别后,我还在炎热的天气下等候。我一直在纳闷,为什么中大接待站那边没有汽车在等待,一个多小时后,来了一辆敞篷卡车,原来是中大的人太多,必须分批运输。我们大包小包上车后,每个人都是站着,扶着自己的行李,汽车徐徐离开码头,往河南(广州人习惯称海珠区为“河南”)的方向开,我们享受罗马教皇般的待遇,站在敞篷车上,领略羊城风光,好不派头。
   
    汽车到达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我以为司机开错路,不过马上往左拐,进入中大的东门,直开,到达新生宿舍,下车。真的是新造的四栋五层楼,我们是入住的第一批人。外语系在五楼,另一边哲学系的新生,楼下是中文系,对楼是经济系和计算机系,邻楼是历史系,斜对面是(多系合住)女生宿舍。
   
    把行李放下后,我们到东区学生食堂接待站报到,那里什么样的标语和口号都有:欢迎未来的文学家(中文系);欢迎未来的经济学家(经济系);欢迎未来的哲学家(哲学系);欢迎未来的地质学家(地质系);……外语系的老师似乎很低调,没有任何标语和口号。
   
    安顿好后,我急得要弄清楚,为什么中山大学叫康乐园。原来,中山大学南校区的校园称康乐园。中大的康乐园和北大的未名湖,并称中国大学自然景观之最美丽者:北有未名湖,南有康乐园。
   
    据中山大学教授张海鸥言:南朝宋元嘉十载(公元433年),文帝逐康乐公谢灵运于广州,旋“诏于广州行弃市刑”(《宋书》《南史》)。公晋室贵胄,大名士,创山水诗。以晋亡入宋,而不合于刘氏,乃流连于浙东旷野明沙、池塘春草之间,终飘零于岭南。今珠江南岸康乐园者,或即康乐公之禁所。
   
    康乐公旧居早已无存,后人甚至无从考证马岗顶的茂林修竹间,是否曾经响起过他优雅的木履声。但他临刑前所作的诗篇却载于史乘:“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这千古遗恨回荡在康园夜色中,与惺亭的无言、黑石屋的神秘、寒柳堂的特立,以及这学府的百年变迁,都积淀为康园文化。
   
    在美国美北长老会海外差会同意下,1888年于中国广州创立了一所不隶属于任何教派的基督教大学,为民国时期13所中国基督教大学之一,即格致书院(Christian College in China),1903年5月更名岭南学堂(英文名称改为Canton Christian College)。同年,钟荣光在广州河南康乐村购置200亩地,搭起板房作为临时校舍,开始招生上课。后经其不懈努力,在此后数年为岭南学堂筹得120万元,兴建校舍,增添设备,于河南岛(海珠区)康乐村一带建设永久校园。1906年成为中国第一所准许男女同校上课的学校。1907年由晏文士(Dr. Charles K.Edmunds)继任监督,仍由钟荣光协理校务。1912年9月,辛亥革命后,中文名称改为“岭南学校”,英文名称则仍用Canton Christian College。1916年开设文理科大学,1918年首届学士生毕业。
   
    1949年以后,在1952年的中国高校院系调整,与原国立中山大学合并组成中山大学,中山大学主校区迁至原岭南大学康乐园校址。
   
    我个人的理解,是中山大学占据了岭南大学的康乐园校区。
   
    康乐园这么一片土地,坐落于珠江之畔、闹市之中,却隔离了城市的喧嚣与聒噪,隔离了社会的复杂和功利,让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让他们的生活在此起航。红砖绿瓦的老房子见证了岁月的流转,在这个充满了文化气息与历史回忆的地方,我却在那里虚度了4年时光。
   
    邓拓认为“古今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不虚度年华。”我则在康乐园虚度光阴、浪费时间、游手好闲整整4年。
   
    不务正业
   
    那年头,教书的是“臭老九”,有些还没有从“牛棚”里出来,但是,德语文学的黄永繁老师刚摘下“右派”帽子,穿着长袍马褂,夏天也戴着帽子,终年不脱。黄老师身体还不错,出国前看望过他老人家,出国后仍有书信来往,他女婿曾在德国读医学,女儿毕业于广外,在德国读日耳曼语言文学。
   
    那年头,同学们基本是教室、宿舍和课堂,三点一线,路都不拐。外语专业自古以来是“计划”式呆板教学,一二年级学习语音语言基础、口语、听力,三四年级精读、泛读、翻译、报刊选读。我这个人天生叛逆,最不喜欢学习内容被规范、被计划、被灌输、被指导。所以,我下午大多数时间都泡在历史系课室,听世界通史、中国通史等;在经济系课室,学西方经济地理;在哲学系课室,读黑格尔。
   
    实话实说,读书的时候不太热衷于参加社团、学生会等,唯一的一次是,学生会举办综合知识竞赛,我被邀请参加外语类的评卷工作。记得最后一天“收工”后,王平(海口人、经济系、学生会学习部长)在东区学生食堂请客吃宵夜。
   
    但是,我非常热心关注和事奉《红豆》。中文系苏炜(海南知青)他们成立了“中山大学钟楼文学社”,得到了吴宏聪、王起、金钦俊等老师的支持,苏炜任社长,不久创办校园杂志《红豆》,苏炜任主编。编委有王培楠、陈平原(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林英男、辛磊等。
   
    郑红(现任广东省检察院检察长)是78级中文系的一位班长,海南文昌人,我们星期六晚上在中区露天电影广场卖《红豆》。郑红有一点点腼腆,不敢吆喝。我天生大嗓门,不用喊人家也听得到:“卖《红豆》,3角5分钱一斤!”卖了的钱交了上去。
   
    我们卖的那期《红豆》是第四期,里面有海南老乡冯淑萍(77级中文系的一位班长)的小说,同期还发表了毛铁、刘浩、骆矩、谷风、田新生、何东平、蔡东士的小说,吴少秋、康庄、晓麟、曼华、流波的诗歌,“钟楼论坛”栏目中则有陈平原、刘之光、林英男、小舟、晓金的论文和杂文,卷首是苏炜、王培楠的《春来红豆发新枝——写在红豆创刊一周年之际》,文末写道:“搁笔之际,只听得珠江涨潮的涛声,隐隐传来。临窗眺望,我们默默地想:在新的一年里,应该采撷更多晶亮结实的红豆,献给扶持帮助我们的老一辈,献给广大热情真诚的读者,让她,在1980年的春风里留下点点殷红……”这篇文字写于1979年12月18日。
   
    但是,天不如人愿,1980年的“春风”吹过不久,《红豆》就和全国各地高校的刊物一起,被迫停刊。
   
    有一天晚修9点钟休息,我在中区图书馆旁边遇到郑红,我们聊天,正好看到中文系的吴宏聪老师。那年代,课间休息时,学校有线广播不停地播放“十首精选歌曲”, 吴宏聪老师听着听着:“有点不象话,全国十亿人,只听十首歌!”吴宏聪教授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30多年来,这句话、这15个字,我至今还没有忘记。
   
    根据苏炜的回忆文章,当年有一期《红豆》出了个什么“问题”,上面的“山大王”要求停刊,要求处分作者,结果是吴老师出面,硬是顶住了。后来高校刊物“一刀切”,吴老师也无能为力了。
   
    经历那场运动后,苏炜到了美国,他和苏晓康、孔捷生等办了一份刊物,我则以“华骅”的笔名为他们撰稿。
   
    在中大读书时,几次与郑红一起看望郑心伶老师。我在罗峰中学读书时,郑心伶等许多毕业于华师、广外者在那里任教,是罗峰中学教育回潮最鼎盛的时期。郑红则是文昌中学时心伶老师的学生。郑心伶老师当年是广东鲁迅研究室主任,每次到他家,师母都会做很多菜来招待我们。每次看到郑心伶老师,我都是联想到他在罗峰中学,傍晚时打排球潇洒的姿势,或者修水利劳动时他挑担子的样子,根本没有把他跟鲁迅联系起来。印象最深刻的是,我问:“老师,你研究鲁迅,研究出什么名堂?”老师:“先生说,为什么中国人采取打屁股来惩罚小孩,因为屁股的肉多,容易打。”
   
    倒是1995年在台湾时,有一次跟钱理群交谈,他告诉我,郑心伶的鲁迅研究,建树独特。自古文昌人就是这个毛病,喜欢跟别人不一样。
   
    行笔到此,我们大学外事办主任Andreas Weihe博士(2012年3月7日)带来广州客人,原来是来自母校康乐园中山大学外语学院的老师。王宾教授,这位1967年毕业后在新疆生活了11年的学长,1979年再次考回母校,读戴镏龄、王宗炎培养的硕士班。今天他带领翻译学院现任院长黄国文和党委副书记陈有志,到我们大学来商谈校际合作。
   
    2005年,我们大学校长Godehard Ruppert教授要到西安交大谈合作,他拿着荀子《劝学篇》的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让我教他用中文怎么读。我说,荀子那么多话,你非要读这句话,这么难念,我这个海南人都念不出来,你不论怎么念,都带有巴伐利亚口音。
   
    如今,两个母校合作,不务正业的我,积跬步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