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专栏作者
解滨水井
一娴谢盛友
施化核潜艇
小心谨慎张平
捷夫茉莉
凡凡湘君
         专栏作者
容若俞力工
柳蝉赵碧霞
开心雨半窗
木然梦梦
上官天乙特务
圆月弯刀小放
         专栏作者
杨柳岸程灵素
法老王铁狮子
谷雨金录
莉莉小猫务秋
蓝精灵枚枚
有点红妆仙子
         专栏作者
索额图辛北
细烟王琰
水栀子多事
施雨汗青
男说女说林蓝
任不寐文字狱牢头
         专栏作者
老秃笔尹国斌
樱宁吹雪
少君老郸
白鸽子摩罗
朱健国王伯庆
小尼酒心
         专栏作者
伊可京东山人
润涛阎老么
风雨声望秋
峻峰直愚
王鹏令梦子
老黑猫俞行
 
[ads_url_inside]
 
State Farm Drama
网墨文集
 万维网读者->网墨文集->茉莉->正文
 专栏新作
 - 茉莉:在国难当头的
 - 茉莉:瑞典资本家和
 - 从缄默协议到历史记
 - (图文)影星嘉宝的瑞
 - (图文) 茉莉:伯格
 - 从“蓝色血液”到人
 - 茉莉:独特的“瑞典

 
 
茉莉:瑞典资本家和社会福祉

茉莉


 

 

瑞典资本家和社会福祉
    ———瓦伦贝尔家族传奇

    
         茉莉


  前不久,彼得·瓦伦贝尔(Peter Wallenberg)——被视为瑞典“无冕之王”的瓦伦贝尔家族已退休的掌门人,破天荒地接受电视记者采访,侃侃而谈这个已经五代相传的家族企业的历史。

  尽管有着令人难言的悲剧故事,例如一位继承者因为承受不了巨大压力而自杀身亡,但这个家族经过一百多年代代相传的奋斗,不仅自身声名显赫、富可敌国,而且以它雄厚的金融实力和工业实体力,帮助瑞典晋身于欧洲富庶国家之列。

  “在瑞典,这个名字是资本主义、权力和社会福祉的同义词。从19世纪中叶起,这个家族便作为最成功的资本帝国典范,在历史上着意镌刻他们无与伦比的形象了。”传记作家凯迪·马尔顿在他的书中这样描绘瓦伦贝尔家族。

  这就令我们来自共产党国家的人感到惊奇:被马克思主义视为贪婪剥削者的资本家,怎么会成为社会福祉的同义词?稍稍了解一下就可发现,和当今中国那些巧取豪夺的权贵资本家最大的不同,瓦伦贝尔和它所代表的瑞典资本家长期和工人携手,创造了瑞典优越的福利社会。


   ◎ “锦绣夜行”是瑞典传统


  我的瑞典女友玛格丽达已经退休了,但她告诉我,她这才是第一次看到瓦伦贝尔家族领袖在电视上说话。不但这个家族行事如此低调,瑞典的其他富人,大都也是静悄悄地享受自己的富裕,没有人像中国现在的新富阶层那样奢靡和招摇。因为北欧的上流社会都视炫耀财富为鄙俗行为,北欧的媒体也以反映下层人民的困难为己任。

  这里有一个文化差异问题。中国古人认为:“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这种要穿着锦绣衣裳在白天走路的传统心态,令中国富人们不可一世地挥金如土,肆意炫耀他们无限风光的豪华。中国媒体也争先恐后地巴结崇拜富人,毫不顾忌沦入底层的穷人的感受。

  而在瑞典文化中,受新教和北方乡村道德观的影响,人们天性憎恶铺张、奢侈、华丽和自吹自擂,崇尚勤奋、礼貌、责任感及虚心等美德。一个半世纪以来,瓦伦贝尔家族的继承者都恪守一句拉丁箴言:“存在,但不可见。”这种简约、恪己而又非常自信的处事传统,使这个商业家族在形成庞大规模的同时,仍然保持谦虚谨慎而富有责任感的贵族气质。

  这样一个有着农场主和乡村牧师悠远背景的家族,在百年致富并成为瑞典经济巨大支柱的过程中,在其他领域也产生了一些优异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拉乌尔·瓦伦贝尔。这位人道主义者在1944年受命于危难之际,担任瑞典驻匈牙利的外交官,从纳粹的魔爪中拯救了十万名犹太人。但这位了不起的救难者却无法拯救自己,他死在前苏联的监狱中。这是一位瑞典“辛德勒”的故事。


   ◎ 人道资本主义和善良资本家


  尽管是世界有口皆碑的高福利社会,但瑞典从来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因为其百分之九十的企业,仍然在私人手中,甚至可以视为大资本家财团垄断经济的社会。例如,瓦伦贝尔就是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帝国,它除了银行金融事业之外,还控制了北欧很多影响力很大的工业集团,其中有爱立信、伊莱克斯电器、瑞典滚珠轴承公司、阿斯利康制药集团等世界知名企业。

  但是,这种被财团控制的经济体制,却给人民提供良好的福利措施,导致贫富差距的缩小,因此,瑞典的资本主义在西方被称为“人道资本主义”。我不止一次地询问我的瑞典朋友,如果瑞典经济制度可称为“人道资本主义”,那么,瓦伦贝尔家族可否称为“善良资本家”?即使是工会世家出身的瑞典人,也对此持肯定态度,并表露出他们的感谢之情。

  为什么人们会对垄断财富的资本家怀有感激之情?。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瑞典工人还处于普遍的贫穷之中,四个工人中就有一个失业。其时工会运动已经开展起来,组织过多次要求提高工资的罢工。在俄国取得胜利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眼看就要越过波罗的海传到瑞典来。

  由于不愿看到俄国十月革命的炮声在瑞典轰响,瑞典社会选择了改良的道路。资本家和工会都认识到,劳资双方是互相依赖的,于是他们考虑走出困局的方法,决定以劳资谈判的方式解决问题。1928年,瑞典议会通过有关集体谈判的法案,并成立了劳动法庭,专门受理劳资纠纷案件。
     
  
   ◎ 盐湖浴场奠定“瑞典模式”
  

  那是1938年12月一个阴暗的日子,却是瑞典历史上最光辉的一天。在斯德哥尔摩郊外的一座叫Saltsjobaden(意为盐湖浴场)的小镇,诞生了一个为“瑞典模式”奠基的协议。当时,全国劳工代表和资本家代表,在这个风景秀美的渡假旅馆里,制订一系列有关规范集体谈判与企业争议等问题的原则,作为劳资和谐共处的基础。

  这个劳资和平协议签订之后,双方的敌意得以消除。以国家利益为重的责任感和妥协精神,给瑞典企业带来和衷共济的气氛。瑞典因此没有出现像美国等西方国家那样导致流血冲突的劳资矛盾,整个社会走向祥和与富裕。

  导致“瑞典模式”实现的主要功臣是社会民主党。虽然瑞典社会民主政治早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但它本质上是斯堪的拉维亚特有的政治形态,与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关联。它既高度适应瑞典需要和人民生活,也能与资本主义合作。社民党一开始就主张走中间路线,即议会改良道路。所以,该党执政以后,就以中间人的角色来保证劳资和平谈判的成功。

  而瓦伦贝尔等资本家利益集团,在推进“瑞典模式”的进程中也功不可没,这个家族集团因此被奉为民主和兼容性的范例。由于政府、资方和劳方三驾马车能够和谐运行,瑞典经济在上个世纪中后期迅速地赶上英法等国,从后进国家一跃为先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个世纪欧洲的两次大战中,瑞典以中立国的身份躲过了战火。当时,瓦伦贝尔家族的马库斯曾作为瑞典政府的代表,同时与英、德两国展开商业谈判。该家族旗下的“斯德哥尔摩私人银行”与纳粹保持了密切关系,这一点曾在战后引起很大的争议,但后来英国档案馆研究表明,瓦伦贝尔家族利用和德国纳粹的关系为盟军提供了重要情报。


  
   ◎ “中国正在摧毁资本主义”


  为什么瑞典的资本家比较善良?除了这里的资本家具有爱国情怀的因素之外,更与瑞典健全的民主制度有关。瑞典民主制度与众不同的奇特性就在这里:它有意识地保持一种尽可能平衡的权力制度,一方面,这个国家拥有以瓦伦贝尔家族为首的少数工业金融巨头,控制着经济命脉;另一方面社会民主党长期执政,并有强大的工会运动为其后盾,使之成为与资产阶级相抗衡的力量。

  还有一个更为深层的因素,即宗教在“瑞典模式”的奠定过程中曾经产生过的重要影响。历史上,做为国教的瑞典基督教不但从事慈善事业,也扮演着道德裁判的角色。比如,它可以惩罚拒绝“救济穷人”的富人,将他们逐出教会。 更主要的是,基督教教义中“对邻人的爱”,和瑞典民族善于互助合作的传统、以及现代平等观点和人权理念融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当今瑞典精神。

  比较瑞典的人道资本主义,当今中国畸型的权贵资本主义,却表现出异常冷酷和野蛮的特征。尽管中国外汇储备扩张、贸易大为增长,在国际上制造了一种“崛起”的大国形象,但在和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竞争中,中国凭借的优势是:苛待本国劳工,毁坏本国环境。例如,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这十年,广东开发区民工的工资竟然没有上涨。

  于是西方评论家一片惊呼:“中国正在摧毁资本主义!”因为中国摧毁的是现代资本主义的伦理底线。没有集体谈判权利的中国工人,被迫以最低的工资出卖他们的血汗,这种廉价劳工也给西方工人造成失业的危机。同时,中国无处不在的经济腐败,也开始腐蚀瑞典在中国投资的企业。

  一位在中国投资的瑞典企业家,曾经洋洋得意地对记者说:“中国没有工会真好!”没有工会制衡的资本家表现出其冷酷的本性,令广大瑞典工人非常愤怒。前年,一个中国公司在瑞典修建房子,用很低的工资雇用中国工人,这种违法行为被瑞典媒体揭发。可见,中国正在给这个原本较为纯净的国家带来污染。

  纵观瑞典模式形成的历史,瑞典人完全有理由感到自豪。但是,在国际资本相互渗透并相互腐蚀的时代,瑞典的人道资本主义和善良资本家,是否能抵制外来影响并保持自己的优良特性?对这个北欧小国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原载香港《争鸣》杂志2007年5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