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泪伤
怀念克洛德
2006 10 6
潮汐涨退,月华圆缺,人事旺衰,年年望月,岁岁祈祥。今秋月圆如常,可我心梦难圆;非但不圆,恐终身缺憾。就在今天,普天同庆银月宴,我独承受悲号传。今天,中秋佳节,花好月圆,合家团圆,唯有我家不圆满:我难以相信,我的魁北克朋友,如兄似父的忘年之交,于我们恩重如山的友人克洛德,永远闭上了慈祥的双眼;他带着不满月的缺憾,永永远远地离开了我们,而且,就在这个本应合家团团圆圆的中秋节上。这是一个多么令我难以接受的残酷的现实。
今天早上刚起床,大约七点半钟左右,一阵电话铃声搅乱了我们早上的宁静。“是谁那么早就打电话?”我心中正纳闷着。我大女儿早已拿起电话,很高兴地与通话人问候起来:“尚达尔,早上好!”话刚落音,就听她声音颤抖:“克--洛--德--,克洛德他怎么呢?”女儿声音哽噎,急切将电话递给我,早已泣不成声。瞧她巨变的脸色,我一下就猜到了发生了不测。果然,尚达尔在那头抽抽噎噎地告诉我说:“今早凌晨四点,克洛德心脏病突发,不幸去世。”毫无准备的我,耳听突如其来的噩耗,一下子惊呆了,心头也随之方寸大乱,竟不知如何是好。稍事镇定后,我立即决定取消原本安排好的十几家人来我家的中秋聚会,想立即飞奔到尚达尔身边,飞到坂荡德村,飞到远在三百公里外的魁北克家,去陪伴她,去安慰她,去为她分忧,去为她协办殓葬事宜……
记得四、五年前,我们回魁北克家渡假,每天早餐时,就会看见克洛德吃很多药丸,都是西药或保健品,各式各样,共有二十二种,加起来一大把。克洛德自已戏称这些都是他的“早餐”。
在此之前,我一直觉得克洛德的身体十分健壮。他中高个子,身材壮实,微感体宽,肚子略凸,具有典型的北美男人的特征。他每天都精神焕发,上班时西装革履,十分显派,下班时一身休闲,爽身利落,无论春夏秋冬,他在家里只穿一件衬衫,而我们都要穿毛衣。比较下来,我感觉他的身体很捧。
穿得少又不怕冷,我一直都以为是身体好的体现。可事情都有例外,像克洛德这样“特级捧”的身体,经检查也是心脏病、糖尿病的患者。像这类世界性的不治之症的顽疾并没有因西医的发达而有所缓解或好转。随着克洛德年纪的增长,他的病症越来越明显,身体也明显的一年不如一年。
今年四月的复活节,我们全家照例又去魁北克家渡假。问及克洛德的身体,他称说比以前好一些,药也服得少一些了。我见他精神状态似乎很不错,心里甚感宽慰。当天晚上,我们四人还兴致勃勃地玩了几圈牌,克洛德感觉很好。我们都很高兴,期待着他的身体完全康复。
由于我们两家不是亲人、但亲如一家的特殊关系,我们几乎每年暑假都要带孩子们“回家”住上几天。但今年丈夫回国,我又带孩子们去了欧洲、美国等地游玩,暑假竟在不知不觉中匆匆流逝了。我们今夏还未来得及“回家探亲”,没想到,那复活节的一面,竟是我们与克洛德的永诀!
第一次见到克洛德是1988年秋,那时我刚到加拿大。那时的克洛德刚五十岁,精神、干练,给我很好的印象。同年年底我和丈夫搬入他家,同在一个屋檐下,同吃一锅饭,朝夕相处,我对克洛德的了解逐步深入。
对不熟悉克洛德的人来讲解,多会觉得他自视极高,不苟言笑,认真严肃,不主动与人交往。但与他交往越深,就会发现那“第一印象”通常是一些错觉的叠加。因为事实证明我们的第一印象或判断是错位的。就他的“清高”与“傲气”来讲,那实际上是他睿智的外衣与包装,其实他的内心充满热情与关爱,这,凡是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从他的馆长中获益良多,而他自己也在去世前为自已的精彩人生所作的总结中提到了这点。他写道:“他倾心爱过他所遇见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灵”。更何况他是有本钱来表现他的高简与傲岸的。他毕业于蒙特利尔大学高等商校,在校期间就是叱吒风云的人物,学生会的主席,一些团体的头目,各种轰轰烈烈的活动的发起人或组织者。毕业后曾位居显赫,曾先后担任过魁省《商报》的总编,魁省商会信息部负责人等,曾与魁省大众银行的有关负责人创立了外汇流动的“组织共享”联络处,在他的同学当中,有魁省省长及政要,亦有各大企事业的主管等等。走上工作岗位后,他已没了年轻人那种对政治的狂热,而更多的是培育自我修养和静观世界风云变幻的判断力。他如一个理性的长者,在那瞬息万变的政治迷团中,表现出有时愤世嫉俗,有时挥斥流弊,--相信这是任何一个正直的有良心都不肯同流合污的风骨,何况他对那些政客们在忽左忽右的政治风标下所玩弄的障眼法看得透彻无比呢。严肃来自他的慧眼,深沉表现他的远见。不与“那般人”同流和污是他高标的人格。
另一方面,克洛德饱读诗书,胸藏万机。在他家中,藏书上万册,他自己于谢世前曾写道:“吾阅书无数,多达几千册”。在我们中国人的心中,理想的立身之本就在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点上,克洛德与我国封建时代的士大夫的理想标致可谓殊途同归。不仅如此,他用自已丰富的学识,回馈社会,造福社会。仍是在他的临终总结中他这样写道:“吾曾为政要、显贵们撰写演讲词、发言稿;曾写散文、诗歌、小说”,悦已愉人,总结还说,他“属于活字典那类人,而不是那种只知引经据典的人,他是属于以已之过去的历练,而迎接未来的那种人。”
除此之外,克洛德还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幕后”人物。他用“他生命之光为普通民众揭示了无穷的可能”,“他的一生都与其社区保持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总之,由于他乐于助人的人格及光彩照人的人生,在我初次进入他的生活圈时,面对他的自负,感到有一种高山仰止的重压,有一种自惭形秽的负担。因之故,我以为他难以接近,难以沟通,心中有时有点“惧怕”。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我对他的深入了解,我发现自己判人大误,自己被自己构筑的虚假现象所束缚,以至于我辨不出庐山真面目。其实,在克洛德看似严肃的外表下,潜藏着一颗火热的心,一份赤诚的爱,一股浓浓的似兄如父的纯正感情。
曾记得,在我求学的时代,如果我们不能与搭载我们的邻居同时进出,我们就只有自已搭乘公共汽车。由于我们的住地远在荒郊野外,离家最近的车站也在五公里以远。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大雪飘飞的隆冬,还是狂风暴雨的恶劣日子,克洛德总会在约定的时间,驶着他那辆银灰色的“福特”牌汽车,像驾着给人类以希望的诺亚方舟一样,将我与丈夫安全载回到那充满温馨与关怀的家。在我们与他们生活的近一年的时间里,克洛德任劳任怨,始终如一地为我们充当着“孺子牛”。常言道,做好事、做善事不难,贵在恒心,难在坚持。克洛德的这种不辞劳苦,不怕麻烦的精神与品德,给我的振荡极深,令我至今难以忘怀。一个非亲非故的相交,能有如此的照应,这在物欲横流的西方社会,在这只认金钱不重情的资本主义的社会里,他能够无怨无悔地坚持着,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
由于我们的入住,“家里”凭添了人气,但与此同时,也增加了两张食口。相应的,对食物的采购也几乎要翻倍。如此一来,我们周末的日子就又多了一出热闹的节目。首先,克洛德根据尚达尔和我拟定的购物清单,兴冲冲领命而去;有时候,如果我们都想外出,就随克洛德一起,浩浩荡荡远征超市,沿途洒下欢声笑语无数。如系克洛德单枪匹马,返阵时一定硕果累累。只见大包小包,塞满一车。于是,我们留守将士纷纷抢出阵来,将那胜利果实,分门别类,或贮藏,或收捡。好一派大获全胜,缴获战利品无数的热闹且繁忙的景象。接下来,我们娘子军又乘胜鼓劲,开辟第二战场。
通常,我们的周末是高朋满座,有白丁鸿儒,也有缙绅显贵,有我学友师长及同胞,也有他们的世交新知。可想而知,我们的第二战区,既要应付险情和突发事件,又要临阵不乱,秩序井然地摆开主战场,那应该是一种何等浩大的战役啊。君不见,鏖战时,尚达尔操刀捉瓢,力斩万军,我则执筷用锅,迂回包抄,直杀得天昏地暗,有时候,我们还运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中西合璧的经典战术,创造了我娘子军自组建以来无败仗的全胜纪录。而在这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战役中,克洛德的后勤支持及弹药供给功不可没。每当我和尚达尔手忙脚乱时,克洛德总能不失实机地递上你所需要的东西。家里有什么存货贮藏,他了熟于胸;家里有什么调料,他能如数家珍;家里的中国货品,只要当时的市面上有的,他都一应俱全;像什么茶叶,他都备藏有好几种;再如我见识过的如酱油、老抽、生抽、金兰,浙醋、白醋、米醋、镇江香醋等,只要我说出,他都能办到。
每当我的同胞来家里作客,克洛德一定会用“你好”、“请吃”、“再见”等术语与客人交流或送别。他的热情好客,他的细致周到,令我们所有的朋友都铭记难忘。最难忘,自从我们在蒙特利尔生活以来,我们的川渝帮势力颇为壮大。我们一班人南征北战,把我们的游玩雅志带到了每一个角落。我们也曾三次七八家结伴,去克洛德家,在他的殷勤接待的热切照拂下,搭着地铺,将那豪宅搅了过天昏地暗。这对于一般的家庭来讲,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我本人在生活习惯上有一个特殊嗜好,那就是喜欢啃骨头。以前,克洛德买大骨头,纯粹为了喂狗。自从我住进后,我自然就开始与狗“争食骨头”,这常害得狗狗们没了“有肉有味”的骨头啃。克洛德知悉了我这个“怪癖”后,每次购物时都会记住单为我买骨头。可是,那种专供人食的骨头肉又嫌多,根本不对我的胃口,令我难以领情。每逢这种情形发生,我都会不由自主地与狗狗们争骨头。这个嗜好,算是我人生难得的乐趣,而这十几年来,我都形成了一种习惯。事后,大家每每说起,都会开怀大笑。
我的两个女儿都特别喜欢动物,而能与家中的几条高健肥硕的大狗玩在一起,就成了她们的最爱。记得两个女儿小的时候回家探亲,克洛德总是乐哈哈地同她俩一起训练狗,当女儿们玩到兴头上,要将大狗当马骑时,克洛德总会扶着她们“上马”。因此,回家探亲一直是孩子们的首选。女儿稍大后,尤其是大女儿,每次回家都兴奋异常,而且总能激发她如泉涌的文思。在车上,只消三、五分钟,她就能写出一首意境不俗的诗或一篇优美的散文。克洛德阅后,总是大加赞赏和鼓励,然后亲自将诗或散文输入电脑,用漂亮的彩笺纸打印出来,再与我们共同分享。这样的场景令我一直怀念。
中国有一句俗话,说一物降一物。克洛德虽自视很高,但他是典型的“妻管严”。除了他的本职工作、公益事业、社会活动,他几乎就是他太太的秘书。如果说尚达尔取得了今天的成就,其功劳簿上至少有克洛德的一半。不过,克洛德的妻管严还不是目下中国人意义上的妻管严。克洛德对尚达尔整个人是心服口服,他愿意为她执鞭鞍前马后。由于这种献身精神,整个家庭呈现出祥和与安宁。--相信这是一种至高境界的家庭组合。
关于克洛德的人品、学问、建树、贡献等方面,如有专题作家写出专门的篇章,相信一定会很精彩。兹以他生活片断中的二、三轶事为契,献给他,是为祭。
2006. 10.6 .草稿,10. 19. 整理 |